砖房升级计划大概是这样的:分三批。第一批优先失去房子且能负担新砖房的普通百姓,还有部分自费建砖房的小地主和建完房能立刻付清费用的富农和小市民。
第二批优先还住着窝棚能负担一部分费用的普通百姓,然后是剩下的建完砖房能付清大部分费用的百姓。
第三批优先大余县下属乡村想建砖房的普通百姓。最后才是外来户和大余县衙的典史和衙役、狱卒等人。
这算是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案,讨论结束,计划就开始了。
谈远让人把那些失去房子且能负担新砖房的普通百姓,还有部分自费建砖房的小地主和建完房能立刻付清费用的富农和小市民都叫来了,要他们登记,好做设计安排。
陈闪家属于建完房能立刻付清的小市民,陈闪娘被叫来了。她不识字,但一路上也听得差不多了,她非常心动!
砖房!那可是只有大老爷能住上的房子,现在她们一家也能住上了?太好了!谈老爷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到了县衙门口,陈闪娘一看乌泱乌泱都是人,谈老爷都看不到了,有点吃惊。又想,这么多人盖砖房,那得要多少帮手?得赶紧把她们东山的人叫到大余来打短工挣钱!
第118章老爷们商量抗税第一批砖房建设中……
谈远也觉得人太多了,“乡亲们,听我说,别吵了,排好队!”
谈远看到了陈闪娘,眼前一亮,指着她道:“陈闪娘,你是建完房立刻能付清费用的,叫那些和你一样的都排你后面。”
陈闪娘被谈老爷注意到了,很得意,也很愿意站在最前面,就帮着排秩序。
谈远见效果好,又道:“姜老爷,你是自费建砖房的小地主,叫和你一样的都站你后面。都站他后面。”
剩下的都是普通百姓,谈远也是一样,终于三列队都排好了,然后就是登记了。登记姓名职业住址排队顺序,要给他们家建房时县衙会通知。
由于这些人里陈闪娘最给力最快搞好秩序,所以谈远先给她这队登记。
市民队和普通百姓都有男有女,小地主队基本都是男的,他们在家都是大爷,见自己排在后面,立刻不高兴了。
“谈大人,怎么先给她们写?她们是粗俗的女人,话都说不清。”
陈闪娘一听就生气了,但又不敢回嘴,她可得罪不起这些老爷。
谈远道:“因为她们排队最快,最给我省劲。不像你们,还给我找事,不想当第一批盖房的了?”
“想想想。”
谈远登记了几个人,那几个人都不走,围着看他写她们看不懂的毛笔字,“真好看,这字真好看。”
小地主队有人心思活络了,“谈大人,谈大人要在县学教学多久?我们能把家中子弟送过去吗?”
谈远点点头:“只要在我这考核通过就可以,县学还是有点要求的。另外,不要再打扰我了,你们是最后一队,总不想摸黑回家吧?”
这么一说,果然再没人说话了,谈远很满意,专心登记。
这一登记完他才发现,第一批无房百姓里很多家中子弟都在各地当兵讨生活。
现在的话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可见这些百姓真是底层,孩子也没什么前途。
最后一批的县衙吏员也是一样,吏几乎永远是吏,不被尊重,子孙三代也不能科举,前途无望。
但,谈远想,如果吏能升为官,那吏的位置也为被官员们的子弟占满的,根本没有普通人的位置。
不过士兵地位这么低下真是不该,这样士兵还怎么有战斗力打瓦剌打倭寇?谈远当即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阐述自己的观点。
写完,继续处理砖房的事。第一批一共232户,分布在大余县各个地方,而那些砖瓦匠最多同时盖10户人家,还有材料,各方面都要协调好。
谈远没让大余百姓失望,登记完的第二天就确定了第一批中的第一部分,一共十户:围绕着县衙的十户,开始动工。
陈闪家就是这十户里的一户,陈闪娘听说自己家是最早盖砖房的,又是惊喜又是骄傲。
她对人说:“我就猜着了,知道第一个是我。”
这时候陈闪娘在东山村的娘家人也来了,他们第一个打工地点就是自己熟悉的村里人的家里,不会被苛待,他们很满意。
所以,当谈远确定第二部分的十户去看最开始十户时,就发现数陈闪家建的又大又好。
陈闪娘很得意,本来是盖完给钱,她想提前给,显得她更厉害。
谈远一听这可不行啊,他知道自己用不能商量的语气更好使。
“大娘,提前给他们容易不给你好好干活,到时候房子开裂影响住怎么办?吃亏的还是你们。再说了,没多久就要交秋税了,交不上钱可不是好玩的,钱还是别急着给出去。”
陈闪娘原本是兴奋,一听,顿时感到遗憾:“谈老爷说的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