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南行,天地灵气越是紊乱。
白日里阳光明媚,可一旦入夜,空中便浮起一层淡紫色薄霭,宛如瘴气,却又带着某种奇异韵律。胡尚志警告众人不得呼吸过久,否则神魂会被无形咒力侵蚀,渐生幻象。
第三日黄昏,他们终于抵达堕月谷外。
只见一道巨大裂壑横亘大地,形如天斧劈开,深不见底。谷口两侧矗立着两尊巨像,左为披甲执戟的血纹战将,右为披发跣足、怀抱玉符的阴袍道人。两者相对而立,眉宇间皆有怒意,仿佛仍在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对峙。
“这就是……传说中的‘对峙双尊’?”一名年轻弟子颤声问道。
“没错。”胡尚志低声道,“左边是太元仙宗的‘血元战尊’,右边是南华道宗的‘五华冥主’。据说当年大战落幕时,两位宗主同归于尽,肉身崩解,唯留元神烙印于此,镇压战场残煞,防止灾祸蔓延。”
柳洞清仰望双像,只觉一股森寒之意顺着脊背爬升。那两尊雕像虽已风化千年,可眼神依旧凌厉,仿佛能穿透时空,直视人心。
“走吧。”他深吸一口气,“进谷。”
众人鱼贯而入。
谷内地势陡降,越往下越是阴冷潮湿。脚下泥土泛着暗红光泽,像是浸透了陈年血液。四周岩壁上布满刻痕,细看竟是无数细小符文拼成的咒阵,有些已然破损,仍散发着微弱波动。
约莫半个时辰后,他们在一处平台停下。
平台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座圆形石台,直径三丈,由黑白两色石材交错铺就,俨然一幅太极图案。石台边缘雕刻着十二条盘蛇,蛇首朝内,口中衔着不同器官的象征物??心、肝、脾、肺、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命门。
“这是……身神祭坛!”胡尚志声音发紧,“果然存在!”
柳洞清走上前,手指轻触石面,顿时感到一股阴寒之气顺指而入,直冲识海。刹那间,他眼前浮现幻象:无数身影在祭坛上搏杀,鲜血飞溅,阴灵哀嚎,血元翻涌如潮。有人高呼“阴极生阳”,有人怒吼“血化混元”,最终两股力量碰撞,炸出一道贯穿天地的光柱……
幻象一闪即逝。
柳洞清踉跄后退,额头渗出冷汗。
“师兄!”众人连忙扶住他。
“无妨。”他摆手,喘息道,“只是……受到了一点道韵冲击。”
胡尚志皱眉:“看来这祭坛仍未完全沉寂。你若要在此炼化阴灵珠,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一旦引来残留意志共鸣,恐怕会招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柳洞清点头,随即盘膝坐于祭坛中央,取出阴灵珠置于头顶百会穴上方。
他闭目凝神,运转玄宗残诀《摄魄归元经》,缓缓引导体内七玄宗煞向上汇聚。与此同时,左手掐诀,右手结印,按照胡尚志所授之法,在身周布下七盏魂灯,形成北斗之形,用以镇守神魂。
“开始吧。”
随着一声低语,他催动法力,将阴灵珠缓缓吸入眉心。
霎时间,剧痛袭来!
仿佛有千万根钢针扎入脑髓,又似有无数冤魂在颅内嘶吼哭嚎。柳洞清全身剧烈抽搐,皮肤下浮现出诡异纹路,如同血管中流淌的不再是血液,而是漆黑阴气。
“撑住!”胡尚志大喝,“守住灵台清明!勿使阴灵侵染识海!”
柳洞清牙关紧咬,额角青筋暴起。他拼命回想幼时师尊教导的正念口诀,一遍遍默诵:“吾心如镜,不染尘埃;吾神如灯,照破幽冥……”
渐渐地,那股狂乱的阴气开始被压制,转而沿着奇经八脉游走,最终汇入五脏。
心属火,得赤焰阴灵;
肝属木,纳碧影阴灵;
脾属土,聚黄尘阴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