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点头,声音很轻:“L-09计划上线一个月,已有两千三百人接入长期陪伴。
其中百分之六十八表示‘如果没有回音,我就活不下去’。
这不是治愈,小宇,这是上瘾。”
“可他们原本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小宇说,“我们不是给他们制造依赖,是在替他们造一根拐杖。
等他们走得稳了,自然会扔掉。”
“可万一……他们永远走不稳呢?”
林昭宁抬头看他,“万一这个系统成了新的牢笼?你有没有想过,你正在用科技重建一种神权?你说你能连接阴阳,你说亡者会回信,你说每一句都算数??可如果有一天,你说不出口了呢?如果你累了,不想写了呢?”
小宇沉默了很久。
然后他起身,打开隐藏柜门,取出那台老旧录音机,放上另一卷磁带。
林昭宁皱眉:“这是?”
“陈默的第二段遗录。”
他说,“我昨天才发现,磁带有B面。”
按下播放键,电流嘶鸣后,陈默的声音再次响起,比上次更加疲惫,却也更加清醒:
>“我知道你们会问我:如果我说的话能救人,那我为什么不早点说?为什么非得等到死后才留下这些录音?”
>
>“因为我怕。”
>
>“我怕有人听了我的话,就以为我也懂他们的痛。
可事实上,我连自己的痛都没理清。”
>
>“真正的疗愈,不是靠一个人告诉另一个人‘你要坚强’,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
>“所以我最后决定??不给答案,只留方法。”
>
>“让那些痛苦的人,自己写下回信。”
>
>“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救赎者。”
录音结束,林昭宁的眼泪无声滑落。
“所以……你早就计划好了?”
她问。
小宇摇头:“不是计划,是领悟。
我们不能永远做‘回音’,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成为自己的回音。”
当天下午,书店正式发布《心语邮局?自主书写指南》,并启动“回声训练营”
试点项目。
规则很简单:来访者不再等待系统回信,而是由志愿者引导,自己写下“来自过去的回信”
或“给未来的自己”
。
第一个参与的是那个工地摔断腿的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