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需要跨越生死,它本就超越时间。”
几天后,书店收到一封来自云南山区的信。
寄信人是个支教老师,她在信中写道:
>“我们学校有个女孩,父母双亡,和奶奶相依为命。
她从不说话,直到看见‘心语邮局’的新闻。”
>
>“她写了人生第一封信:
>‘爸妈,我考上县重点了。
’
>可她不敢寄,怕没人回。”
>
>“你们能……给她一个回音吗?”
小宇看了很久,然后召集陈昭明、林昭宁和几位核心志愿者,开了个紧急会议。
“我们不能再局限于城市。”
他说,“这个系统,得走出去。”
于是,“移动心语车”
项目正式启动。
一辆改装过的房车,装载录音设备、书写工具、静音舱和离线版情感数据库,驶向偏远地区。
第一站,就是云南那个小镇。
出发前夜,小宇独自留在书店,整理陈默留下的最后一箱资料。
在一本病历夹底层,他发现了一封未寄出的信,信封上写着:
>“致未来的我。”
他小心翼翼拆开,里面是陈默工整的字迹: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你终于明白了。”
>
>“我不是想死,我只是找不到活着的理由。”
>
>“而你找到了,并且把它变成了千万人的理由。”
>
>“谢谢你,替我说出了我一直说不出口的话。”
>
>“也替我,活了下来。”
小宇抱着信,坐在黑暗里,哭了很久。
第二天清晨,心语车启程。
小宇站在车顶,看着后视镜里渐渐远去的书店,忽然举起红绳钢笔,在空中写下两个字:
**我在。
**
车行千里,山路崎岖。
抵达小镇时,已是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