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期
此期为自崇祯八年首夏,河东君离去南园及南楼,移居松江之横云山起,至是年秋深河东君离去松江,迁赴盛泽归家院止。其间不逾半载,时日虽短,然杨陈两人仍复往来频烦,唱和重叠。其交谊之挚笃,实未尝有所改易,今可于两人作品中见之。兹不欲多举例证,唯择其关系重要者论述之。至于河东君离去南园及南楼,移居横云山一事,先考证之如下。
今检陈忠裕全集壹叁平露堂集崇祯八年秋所赋诗「七夕」五律二首后,即接「秋居杂诗」五律十首。河东君戊寅草「秋夜杂诗」五律四首后,亦接「七夕」七律一首。无论两人诗中辞旨类似者甚多,已可证为同时唱和之作。即就诗题之排列连接言之,更可决定其互有密切关系也。河东君「秋夜杂诗」中颇有譌字,暂未能详校,兹姑依钞本录之。
「秋夜杂诗四首」其一云:
密密水新视,漻漻虫与恒。星河淡未直,雀鸟气全矜。杂草形人甚,(自注:「杂草甚丽也。」)稠梧久已乘。犹余泯漠意,清夕距幽藤。
其二云:
湫壁如人意,澄崖相近看。(自注:「横山在原后。」)数纹过清濑,多折造微湍。云实锼深树,清(青?)霜落夜兰。此清(情?)更大渺,百药竟其端。
其三云:
月流西竹涧,惑杂放虗云。桂影空沉瓦,松姿不虐群。鱼飞稻冥冥,鸱去荻纷纷。惟当感时候,相与姿(恣?)灵文。
其四云:
望之规所务,椒樾杂时非。芳众逾知互,星行多可违。皂雕虽日曼,河驷不无依。(自注:「后即七夕。」)凄怀良自尔,谁不近微几。
寅恪案,「秋夜杂诗」第贰首「湫壁如人意,澄崖相近看。」句下注云:「横山在原后。」第叁首云:「桂影空沉瓦,松姿不虐群。」又河东君与汪然明尺牍第贰捌通略云:
横山幽奇,不减赤城。山中最为丽瞩,除药铛禅榻之外,即松风桂渚。若觌良规,便为情景俱胜。
综合河东君之诗文考之,则知其在崇祯八年首夏自离去南园及南楼后,即移居横云山之麓。是年秋深迁往盛泽归家院,至崇祯十三年夏季后又迁回松江之横云山也。其余可参后论河东君尺牍节。
此时期内即崇祯八年初秋有采莲图一重公案。兹录杨陈两人之诗赋,略论证之,以供好事者之谈助。
戊寅草「采莲曲」云:
寅恪案,河东君此诗前一题为「送曹鉴躬奉使之楚藩」七律二首。其第贰首云:「吴川枫动玉萧森。」此诗之后为「月夜登楼作」七律一首。其第伍句云:「秋原鹤气今方纵。」据此可知「采莲曲」乃秋季即崇祯八年秋季与卧子同时所作。河东君此曲之辞旨与卧子「采莲童曲」,「立秋后一日题采莲图」及「采莲赋」相类者颇多,盖因题目相同,又同一时间,同一地域,故两人作品,其间不致大相违异。兹不烦举例,读者可自得之也。
陈忠裕全集伍平露堂集「采莲童曲」云:
**桨歌渌水,紫菱牵玉臂。芙蓉不解羞,那得相回避。
同书壹壹平露堂集「立秋后一日题采莲图」云:
渌水芙蓉塘,青丝木兰楫。谁人解**舟,湘妃与江妾。夜来秋气澄天河。越谿新添三尺波。倒泻生绡倾不足,碧空宛转双青蛾。今朝轻风拂未动,昨宵已似闻清歌。杂港繁花日初吐,红裳蒙蒙隔雾雨。桡边属玉不肯飞,翠翘时落横塘浦。图中美人剧可怜,年年玉貌莲花鲜。花残女伴各散去,有时独立秋风前。何得铅粉一朝尽,空光白露寒婵娟。我家五湖东百里,红霞满江吹不起。素舸云中月堕时,枉渚香风出兰芷。借问莫愁能共载,可便移家入画裏。
寅恪案,唐杜彦之「春宫怨」云:「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见全唐诗第壹贰函补遗杜荀鹤)今卧子诗云:「越溪新添三尺波」,「花残女伴各散去」及「何得铅粉一朝尽」等句,与后来牧斋有美诗「输面一金钱」,(见东山詶和集上。)及「春日春人比若耶。偏将春病卸铅华」等句,(见初学集贰拾下东山诗集肆「[癸未]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八。)皆以河东君比西施,但卧子诗云:「图中美人剧可怜」及「空光白露寒婵娟」,则「美人」「婵娟」俱为河东君之名字,实将河东君之形貌写入画图,而与牧斋止表见于文字者,更为具体。卧子所题之图,未知何人所绘,若是河东君自身所作,固可实现汤玉茗还魂记中之理想,若出他人之手,则亦是当时之写照。其价值远在后来顾云美余秋室诸人所为者之上。今日此图当必久已湮没,惜哉!惜哉!
卧子诗云「渌水芙蓉塘,青丝木兰楫。谁人解**舟,湘妃与江妾」及「桡边属玉不肯飞」。「木兰楫」之语,与河东君梦江南词第壹肆首「人在木兰舟」句有关。「湘妃」之语,与卧子「湘娥赋」(见陈忠裕全集贰。)及以「湘真阁」名其作品者有关。「属玉」之语,又与属玉堂集名符合。此均显而易见,不待多论也。卧子此诗结语云:「我家五湖东百里。红霞满江吹不起。素舸云中月堕时,枉渚香风出兰芷。借问莫愁能共载,可便移家入画裏。」「五湖」句固出乐府诗集伍拾采莲曲「游戏五湖采莲归」之典,亦兼以谢客卢家自比。但其所赋「八月大风雨中游泖墖」七律四首之三云:「怅望五湖通一道,生平少伯最嶙峋。」(见陈忠裕全集壹陆平露堂集。)则明以河东君比西施,而自比于范蠡。岂意有志者,事竟不成耶?后来牧斋「冬日泛舟有赠」诗云:「万里何当乘小艇,五湖已许办扁舟。」程松圆次韵云:「从此烟波好乘兴,万山春雪五湖流。」(以上二题俱见东山詶和集上。)则以西施属河东君,陶朱公属牧斋。自是二老赋诗时,应有之比儗,殊不足异。至若河东君依韵和牧斋中秋日携内出游,次冬日泛舟韵。二首之一云:「五湖烟水长如此,愿逐鸱夷泛急流。」(见初学集东山诗集贰。)则自承为苎萝村人,而以牧斋方少伯。斯为卧子题采莲图时所不及料矣。
陈忠裕全集壹「采莲赋」略云:
余植性单幽,悬怀清丽。芳心偶触,怃然万端。若夫秣陵晓湖,横塘夜岸。见清扬之玉举,受芬烈之风贻。虽渥态闲情,畅歌绰舞。未足方其澹**,破此孤贞矣。江萧短制,本远风谣。子安放辞,难娱情性。观其托旨,岂非近累。若云玄艳,我无多焉。遂作赋曰:
寅恪案,卧子此赋既以莲比河东君,又更排比铺张,以摹绘采莲女,即河东君。亦花亦人,混合为一。辞旨精妙,读者自知,可不待论。序中「江萧短制,本远风谣。子安放辞,难娱情性」。检王勃采莲赋序(见王子安集贰。)云:
昔之赋芙蓉者多矣。虽复曹王潘陆之逸曲,孙鲍江萧之妙韵,莫不权陈丽美,粗举采掇。岂所谓究厥丽态,穷其风谣哉?顷乘暇景,历睹众制,伏玩累日,有不满焉。
卧子作此赋,盖本于子安之作,故辞语亦多相似。如「待饮南津,陪欢北渚」,即卧子赋语「鼓夕棹于北津」之所从出。又「结汉女,邀湘娥。北溪蘂尚密,南汀花更多」,亦下引卧子「同让木泛舟北溪四绝句」诗题之由来。至「见秋潭之四平」则前引卧子「秋潭曲」所以称白龙潭为「秋潭」之理由也。(可并参乐府诗集伍拾。)赋云:「纷峨云之鼌清」,「轶娟娟其浅濑兮」,暗藏「云娟」二字,即河东君原来旧名。此为采莲赋中主人之名,所以着列之于篇首也。此赋末段云:「鼓夕棹于北津兮」,此着列采莲泛舟之地也。检陈忠裕全集壹玖陈李唱和集「秋雨同让木泛舟北溪各赋四绝」云:
为有新愁渐欲真。强将画舰泛芳津。岂知风雨浑无赖,自入秋来喜趁人。
浪引平桥销暮烟。红亭朱草自何年。秋风一夜残莲子,几度黄昏未忍眠。
迷离窈竹碧霏霏。小艇红妆冷玉衣。凉风踈雨何处似,黄陵秋夜照湘妃。
明灭秋星起画图。微云暮雨障清??。何曾自定来朝暮,犹怨君家楚大夫。
戊寅草中有「初秋」七律八首,平露堂集中亦有「初秋」七律八首。(见陈忠裕全集壹陆。)题同,体同,又同为八首。其为同时所作,互有关系,兹不待论。今戊寅草传世甚少,故全录之。至卧子诗集,流播颇广,除第捌首,以与河东君之作最有关涉,特录其全文外,余则唯择有关河东君诗之语句,略论之于后。
戊寅草「初秋」八首其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