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国职业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国与国之间的职业种类尚不具可比性。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职业活动及职业角色接近的程度,将诸多的职业分成若干大类、中类和细类。
例如,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并于1986年第二次出版。它的出版,为各国编制或修订本国的职业分类提供了一个样板。《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而细分为四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是:(1)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2)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3)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4)销售工作者;(5)服务工作者;(6)农业、牧业和林业工作者、渔民和猎人;(7)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8)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交流。
再如,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中把分属于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7200多个职业基本名称。23个主类是:1。管理行政及有关职业;2。自然科学工程和数学方面的职业;3。社会科学及有关领域的职业;4。宗教方面的职业;5。教学及有关职业;6。医疗和保健方面的职业;7。艺术、文学、表演艺术及有关职业;8。体育及娱乐方面职业;9。文书事务性工作及有关职业;10。销售职业;11。服务职业;12。农业、园艺和畜牧职业;13。渔业及有关职业;14。林业和采伐职业;15。采矿和采石职业;16。加工职业;17。机械加工及有关职业;18。产品的制造、组装和修理职业;19。土建行业的职业;20。运输设备操作职业;21。材料搬运及有关职业;22。其他手工工艺和设备操作职业;23。未归他类的职业。
以上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职业分类与职业选择、就业咨询、就业指导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实际上就是求职者选择职业和职业选择求职者的过程。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不了解职业的种类及分类的依据,不了解职业对于劳动者素质的不同要求,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择业决策。
【扩展阅读】
层出不穷的新职业
◆短信写手、微博微信写手
◆农民经纪人
◆职业道歉人、职业讨债人、职业道谢人
◆职业砍价人、职业游戏玩家、职业领路人
◆私家侦探、私人理财顾问
◆新闻线人、代驾员
正在或已经消失的职业
◆电报员
◆电报投递员
◆寻呼员
◆铅字制版工
◆照相馆相片着色工
◆公交车售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