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800字>第一 人际关系概述

第一 人际关系概述(第1页)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又称“人际沟通”,指人们在共同活动中运用语言或非语言信号,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1]。它包括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有着以下重要的作用:①整合作用,使人们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不同于个体的整体;②调节作用,交流是群体的黏合剂,能使群体内部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彼此协调、相互统一;③保健作用,人际交往是人类特有的需求,人只有在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中才能促进个性发展。为了提高一个人的生存水平、生活质量,就必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来建立积极、上进、和谐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距离的远近、个人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人们对人际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愿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个体与他人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增加个体与他人的共同合作,也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人际关系是适应性的;反过来,一个心理“亚健康”的人,除了对自然和环境适应有障碍之外,恐怕人际关系适应方面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人际冲突

1。人际冲突的概念

人际冲突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种对立的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各方的需要、利益不同,或者对问题的认识、看法不同,或者是价值观、宗教信仰不同,或者是行为方式、做事的风格不同等。总之,当相互关联的两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之间的态度、动机、价值观、期望或实际行动不兼容,并且这些个体同时也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矛盾时,个体间的冲突就发生了。与冲突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竞争,它们的共同点是希望取得胜利。但在竞争中,人们并不会主动去伤害别人,而在冲突中他们可能会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竞争是一场竞赛,而冲突是一场战争。对于人际关系来说,冲突可以带来挑战,也可以带来机遇。冲突的负面功能主要表现在:由于心存芥蒂,冲突使得双方沟通不良,情感隔膜,甚至相互诋毁,相互拆台;或者由于互不相让、恶意攻击导致双方关系破裂。但是,冲突也可以有很强的正面功能,这类似于俗话说的“不打不相识”。正面功能主要有:一方面,双方把隐藏的不满、误解公开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辩论而得以澄清、化解,从而消除隔阂,增进理解,改善关系;另一方面,双方把各自的看法及其理由摆出来,通过建设性的争论,可以形成“头脑风暴”,彼此激发新思想,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案。

2。人际冲突的影响

人际冲突并不会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但如果人际冲突中的双方不能很好地解决彼此之间面临的问题,则有可能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人际关系从融洽状态走向终结,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

(1)分歧。分歧意味着人际关系双方不同点扩大,心理距离增加和彼此的接纳性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双方在知觉和理解上都朝不利于双方关系的方面倾斜,彼此都感到开始难以准确地判断对方。

(2)收敛。当双方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时,沟通量会出现下降。此时双方关系的发展还没有足以使人们明确表示对彼此的关系不再有兴趣,情感上的拒绝水平也还较低,表面上给人仍试图维持关系状态良好的印象。

(3)冷漠。交往的双方开始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人际关系的气氛变得冷漠。此时人们已不太愿意进行直接的谈话,而是经常通过非语词方式来实现必要的沟通和协调,非语词沟通是缺乏热情的,目光是冰冷的,也没有热情的期待。

(4)逃避。随着关系进一步恶化,人际交往的双方会尽可能地相互回避,特别是避免只有两个人在一起无所适从的窘境。关系恶化到这一阶段,人们往往感到很难判断双方的情感状态和预言对方的行为反应。

(5)终止。关系的终止可能是立即完成的,也可能拖延很久。随着彼此相互交往的隔断,或彼此利益依存关系的解脱,冷漠和逃避的关系状态会转变为关系的最后终结。

图7-1人际冲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专栏

处理冲突的方法

人们处理冲突的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回避型。往往以忽视、沉默或拖延等办法逃避冲突问题,这有利于暂时缓和矛盾,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因矛盾的长期积聚导致问题的加剧。这种类型的具体表现有:生闷气、沉默等。②强制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对方的利益、愿望、需要,有时甚至牺牲对方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这种类型的具体表现有:与人争吵、动手打人、羞辱对方等。③克制型。往往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对方的利益,但有时会给对方以软弱、屈服的感觉。这种类型的具体表现有:道歉、试着理解对方等。④妥协型。只求部分满足各自的利益,是一种最实际、最容易达成的解决方案。因为双方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合作的,有利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良性循环。这种类型的具体表现有:与对方协商、双方各让一步等。⑤合作型。公开交换信息、意见,对双方的分歧表示理解,并力图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达到“双赢”。这种类型的具体表现有:协商、共同合作等。

冲突发生后,除了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策略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逐步化解冲突:一是以友善的方式具体地描述冲突,注意要尽量抑制自己的脾气;二是客观地了解冲突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争辩是不可避免的,这时要注意有意义地争辩,要有器量和风度,争辩时要从对方考虑,要给对方面子,不要得理不让人,不要计较胜负;三是提出可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有错误就真诚地勇敢地承认;四是对提出的办法逐一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必须对双方都最有益;五是尝试使用选择出的最佳方法;六是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果,并按照给双方都带来最大利益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维持的原则给予修正。

资料来源:边玉芳。大学生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7。

(三)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在人际交往行为中,存在着许多心理效应,这些心理效应对于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交往行动与结果都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1。首因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初获得的信息及由此信息形成的第一印象在总的印象形成过程中作用更大,因而被称为首因效应。因为我们在初次接受新鲜信息时,注意力的投入完全而充分,此时形成的第一印象最为鲜明、强烈,而且一旦形成,还会迅速转化为牢固而持久的、不易改变的概念。而后继信息在输入时,我们的注意力会游离,从而使其对我们的影响下降。由于人的认知平衡和心理平衡的作用,人们倾向于使后来获得信息的意义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观念保持一致。例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大学时凭借出色的自我介绍在同学的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第一印象,即使以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同学也认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够尽力;相反,有的同学在求职应聘时留下很不自信的第一印象,就需要很长时间来改变人们对他的认识。因此,一方面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注重表情、衣着、谈吐、举止等,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要轻易地根据第一印象作判断。对于交往很少的人,首因效应占着主要地位,但是彼此熟悉后,首因效应往往作用并不大。

2。近因效应

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人们往往通过近期的一些信息对对方进行判断,这种判断会维持或改变过去的认识与观点,成为将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近因效应。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或者是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被淡忘。因此,如果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不好,不用担心,可以利用近因效应,提升自己的形象,弥补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心理效应还与个性有关,一个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倾向于产生近因效应;而一个高度一致、稳定倾向的人倾向于产生首因效应。

3。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人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在现实的人际认知中,我们并不会把认知对象作为孤立的个体来认识,而总是把他作为某一类群体中的一员来看待,当我们把他归入某一类群体之后,就会认为他具有那一类群体的特征。其实,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生活在相同条件下就容易产生更多共同点。因此,人们常常依据一个人的职业、籍贯、性别或年龄等信息来推断其特点。如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认为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负、浮躁、自我中心;而后者则认为前者自私、不大气。刻板印象有其有利之处,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简单、有效地认识客体,做出判断,理解问题。特别是当面对一个陌生人或陌生环境的时候,刻板印象几乎是必须的,它节省我们的精力,避免陷入无穷无尽的信息当中。但与此同时,刻板印象也是导致错误的社会认知的根源之一,也有其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忽视同一群体中各人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二是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比如精明、细致的南方人中也不乏爽快、直率的人;贪图利益的商人中也不乏真诚、善良的人。如果我们在交往之初就过早地给对象贴上某种刻板印象的标签,常常会导致信息认识错误,进而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

4。晕轮效应

从已知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2]提出的,晕轮现象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桑代克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特别容易被夸大或遮掩。晕轮效应的正面效应是通过某一方面建立有关别人的印象,最迅速、最经济,帮助人们尽快适应多变的外部世界;其消极的一面在于以偏概全,使人们对于别人的印象的认识与本来面目相去甚远。外表的吸引力有着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其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心理学家戴恩(Dine)[3]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人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5。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把自己的某些特性或心理状态加在别人身上的倾向,也就是所谓“以己度人”。比如,自己对别人心怀不满,便觉得对方处处针对自己;自己对别人有好感,便觉得别人也希望和自己发展亲密关系等。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是正确的。然而,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经常会有出错的时候。投射效应之所以导致认知偏差,根源在于个体常常仅依据自我的角度去认知他人。因此,克服投射效应的关键在于分清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接受别人与自己的差异,客观地看待他人,不要以己度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德国学者斯普兰格曾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可见,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是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的,渴望人际交往,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群体特征。

(一)交往动机

书友推荐:美母如烟,全球首富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债务偿还系统一屋暗灯人间政道回归之美母俏姐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迟音(1v1)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长安春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全家桶书记妈妈倪楠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配种(1V1,SC)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母上攻略续(白虎版)可怜的社畜
书友收藏: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韵母攻略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神豪的后宫日常带着美艳医母闯末世赛博经纪人巨根正太和家族美熟女女神攻略调教手册恶魔大导演妈妈陪读又陪睡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推母之道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仙子的修行重生少年猎美智娶美母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冷艳美母是我的丝袜性奴美母的信念熟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