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中国古代文明内容>第二 诗歌

第二节诗歌

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在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时也抵达了它生命中的顶点。盛唐之后,诗歌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开始沉湎于颓唐、萎靡之中。及至唐末五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诗人们对现实充满失望与愤懑。精神上的痛苦,迫使他们将目光转向山水风光,恣意任情。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趋于唯美,内容多涉及游冶、艳情。

宋朝和平统一局面的到来,为诗歌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然而,宋初诗坛却为中晚唐诗风所笼罩。宋太祖、宋太宗(960—997)时期,在徐铉、李昉等人的引导下,源于唐朝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以诗会友以小碎篇章互相唱和为主要特色的“白体诗风”大行其道;宋太宗后期至宋真宗时,又出现了晚唐派;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讲究艺术形式甚于反映现实生活的西昆体兴起,并于宋仁宗朝达到顶峰。面对这一局面,古文名家王禹偁首先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并主张诗歌应以李白、杜甫为宗,开启了对宋朝诗歌的变革。王禹偁关心人民疾苦,拥有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这使他突破了元和体的范围,进而学习白居易讽喻诗的诗风,创作了一批深刻反映和揭露北宋初期社会矛盾、富于时代色彩的作品。他的诗歌风格古朴,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畅快淋漓,平易自然,开启了宋朝诗歌艺术形式上显著的散文化特征。

经过一系列对晚唐体、西崑体等五代文弊的矫正,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到宋仁宗朝时趋于成熟,并于宋神宗朝达到高峰。而宋朝诗歌的这种变化,同样裹挟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的“古文运动”中。这次运动不仅确立了散文体的正宗地位,使骈体文从六朝以来600年间的优势走向终结,在诗歌方面也促使宋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在唐诗巅峰之后又创造了诗歌生命中新的高峰。

与散文一样,欧阳修主张诗或应言之有物,情真意切,真实反映内在的精神世界;或应经世致用,针砭时弊,积极发挥为国为民的社会作用。他十分推崇韩愈,重视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六一诗话》)’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理论”[8],既言穷苦,亦不避欢愉,关注生活中的真情切意,重视精神内核的表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欧阳修以议论入诗,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并融入散文化手法,形成了流丽婉转的风格,不仅创作出了《食糟民》、《边户》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还吟咏历史兴衰,感慨人生无常,表现生活经历,抒发个人情怀。

此外,欧阳修的诗友梅尧臣也是这一时期诗风革新的重要人物之一。梅尧臣一生仕途多舛,却十分关心时政。其所创作的2800多首诗歌,或以寓言的形式抨击邪恶势力,或直书其事,表达个人观点,或积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贫民的悲惨现实。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开始走向日常琐事,开拓现实题材,创作出充满烟火趣味的诗歌。他对诗歌创作领域的探索,拓宽了宋诗的范围,使得“平淡”成为诗歌艺术的创作风格之一。

与欧阳修、梅尧臣一同为诗歌风格革新做出贡献的,还有著名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不同,苏舜钦生性豪迈洒脱,反映到他的诗作上,就是强烈的豪放恣肆之气。他的诗歌情感奔放,无所顾忌,有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抨击北宋军队的陈腐怯懦,也有直斥统治阶层漠视民生,空发议论,还有直抒胸中愤懑,揭示黑暗势力,批判现实。此外,他的写景诗雄奇阔大,充满对大自然宏伟力量的赞美。在他的诗作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长空无瑕表露里,拂拂渐上寒光流。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苏舜钦《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这样辽阔渺远的景色,也能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里读出诗人的开阔胸襟,看到一个直率自然、雄豪奔放的灵魂。

在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人的努力下,长期以来流行的西昆派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得到矫正,王禹偁的诗歌创作风格得到继承与发扬。诗人们更多地注重思想内容,创作出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同时,他们还特别注意韩愈诗歌在内容上的广阔性特色,发扬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将古文的某些艺术特征应用于诗歌创作中,使宋诗趋向于平易、流畅,散文化与议论化。

继宋朝初年之后,王安石扛起了宋诗大旗。王安石的诗歌在基本特征上同散文一致,长于议论,重视实际功用。但他对诗歌的运用广于散文,将其作为抒情述志的工具,所书写的范围不仅囊括社会现实,更与左思、杜甫一般,在对历史抒发议论的同时传递个人的理念与抱负。作为北宋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敢于挑战传统,开一朝之先例,有其常人所不能及的勇气、胸襟与气魄。这种情怀亦鲜明地反映在他的诗作《明妃曲二首》中: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昭君出塞,和亲匈奴,成就汉匈数十年之和平。然其背后与汉元帝之间错失的情缘,却令历代文人墨客感怀不已,只斥画师毛延寿下笔误人,徒留遗憾。然而,王安石大胆指出:“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昭君的美态,本非画像所能传达。昭君错失汉元帝,流落异域,未必比终老汉宫更不幸,画师毛延寿不过枉死而已。倘若停留宫中,纵使一朝得汉元帝青睐,“三千宠爱在一身”,岁月蹉跎,终究逃不过“咫尺长门闭阿娇”的命运。君王情义从来淡薄如水,深居宫中与远赴塞外,结局同样孤单凄凉,可谓是“人生失意无南北”。但远赴塞外的昭君,至少比深居汉宫多了一种可能,即遇到惺惺相惜之人,避免了孤独终老的命运,能有“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更有可能发出“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的感慨。相较于前者,这或许是更加美好的结局。

在这首诗里,王安石一反前人观念,明确指出王昭君命运悲剧的来源。在他看来,昭君出塞和亲的悲剧并不在于使她错失了与汉元帝的情缘,而在于她必须以区区弱女子之力承担起一个国家的安宁与和平,必须从最美好的年纪开始,便在漫长的岁月中品尝“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苦痛,忍受前途未卜的惊慌与无措。造成这种悲剧的,是无能的国家与软弱的君王。以一人之力肩负家国,可敬可叹亦可悲,故“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相较于过去的文人骚客,王安石看待历史的眼光是豁达而冷静的。他并不困顿于君恩如天的思想,未曾从帝王的角度去审视昭君出塞所带来的后宫的损失,也没有站在后人的角度,事不关己地歌颂昭君的伟大。他将目光集中到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王昭君身上,带领我们看到了昭君出塞真正的悲哀之处,让我们切身体会昭君的悲情。但在丝丝悲情中,我们又读出了诗人对于帝王情爱、人生境遇的另一重观点,即看到了一个拥有摆脱悲剧命运、收获幸福的可能的、积极勇敢的王昭君。这种勇敢,同样属于王安石,敢于冲破既有囚笼,探索未知。

晚年的王安石退居江宁,流连山水,一心修佛。平静的生活使得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早期的意气风发逐渐隐去,大量写景诗与禅理诗取代政治诗,艺术技巧更加婉转流畅,语言运用更加精湛成熟。这些绝句使其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如其《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由近及远,勾勒了一幅散卧于青山绿水间、宁静致远的田园生活画卷,近景精巧,远景宏阔。跟随王荆公文字流转视线,胸中也不禁豁然开朗,同时收获赏心悦目与宁静祥和两种情绪。

书友推荐:潮湿四方极爱后宫催眠日记吾弟大秦第一纨绔交易沦陷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小欢喜之群芳乱欲美母如烟,全球首富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回归之美母俏姐母上攻略续(白虎版)娱乐圈之风流帝王戏里戏外(1v1)H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韵母攻略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债务偿还系统房客(糙汉H)斗罗大陆之极限后宫(无绿改)
书友收藏: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赛博经纪人肥宅肏穿斗罗大陆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无限之邪恶系统带着美艳医母闯末世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原来,她们才是主角(加料版)美母的信念美母的诱惑人妻调教系统推母之道豪乳老师刘艳妈妈陪读又陪睡智娶美母无限之生化崛起我的冷傲岳母和知性美母因为我的一泡精液成为了熟女便器 (无绿版)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掌中的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