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旅馆的窗边,灯光映在玻璃上,像星星散落在人间。
他拿出笔记本,写下书的最后一章标题:
《劳动的黄昏》。
笔触在纸上轻颤:
“工业时代结束了,但劳动从未消失。
它只是换了名字,换了形态。
曾经的工人,如今叫‘外卖员’、‘主播’、‘代驾’。
他们仍在夜里奔波,只是没人再为他们唱歌。
兰河是中国的缩影。
在这里,劳动曾是信仰,如今是生计。
可我仍相信——只要有人肯诚实地活,
那一点火光,就不会灭。”
他写完这段,关上笔记本。
窗外的风吹动窗帘,带着淡淡的炸油味——也许是幻觉,也许真有人在夜里炸油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清晨,他早早醒来,走到河边。
天刚亮,东方的云呈暗红色。
河对岸,是旧厂的方向。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汽油的味道。
他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清晨:赵铁民站在油锅前,火光映在他脸上,笑着说——
“能干活就不算穷。”
那笑容短暂,却胜过所有哲学的光。
顾行之仰起头,看见天边那抹红。
他轻声念道:
“有的人,用双手创造世界;
有的人,用语言解释世界。
可最终,世界都属于那些沉默的人。”
他转身离去,步伐缓慢,却坚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午后的兰河,阳光刺眼。
蓝星商业广场的电子屏滚动着广告:“五一劳动节特别献礼——致敬奋斗者。”
广场中央的铜像依然伫立,扳手高举,仿佛在阳光中眺望远方。
人们在它脚下自拍、打卡、吃冰淇淋。
没有人知道,那铜像的模型,是依据一张旧照片铸造的——
照片上的人,叫赵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