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发布后三天,一百二十七人报名成为候选人。
评审委员会依据三项标准筛选:是否经历过重大丧失、是否有过主动切断记忆连接的经历、是否曾帮助他人完成告别。
最终入选者,正是佐久间悠真。
---
一个月后,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
大厅中央设有一座透明展柜,里面静静躺着那颗“余烬之心”。它通体澄澈,内部似有星河流转,每当有人靠近,便会映照出其心中最深的牵挂。
秘书长亲自将钥匙交给悠真。
“你不必立刻决定如何处置它。”她说,“它可以留在这里,作为人类与失落文明之间的桥梁;也可以由你带往任何地方,完成最后的安放。这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你的自由。”
悠真凝视着那颗珠子,许久未语。
当晚,他独自回到东京家中,打开尘封已久的旧相册。一页页翻过,祖父的笑容、母亲的眼泪、童年庭院里的樱花树……一一浮现眼前。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早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三天后,他登上一艘科研船,前往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在那里,他穿上特制潜水服,手持“余烬之心”,随深潜器一同下潜至一万零九百米的海底深渊。
当舱门开启,黑暗如墨般涌来时,他缓缓伸出双手,将那颗珠子放入海沟最深处的裂缝之中。
就在接触海水的瞬间,珠子猛然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整片海底仿佛被点燃,无数发光生物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围绕着那道光源旋转、舞动,宛如一场跨越物种的祭礼。
紧接着,一声低沉的嗡鸣响彻海洋。
那不是声音,而是一种频率,一种节奏,一种古老到无法追溯起源的旋律。
地球上所有正在运行的忆莲基站同时接收到这段信号。
系统自动将其命名为【文明级共鸣曲?终章】,并立即在全球范围内播放。
人们停下脚步,抬头望天。
天空中,极光罕见地出现在赤道附近,呈现出奇异的双螺旋结构。而在轨道上,忆穹之塔的核心蓝焰剧烈波动,持续整整十分钟,最终稳定下来,亮度提升了0。6%。
监控日志记录下一段异常数据:
>【还愿录?终笔】
>条件满足:个体告别×10^8,文明级释怀×3
>状态更新:共感场进入“轻盈态”
>定义:记忆不再构成负担,而是转化为推动生命前行的动力
>新规则生效:每一份自愿释放的记忆能量,都将用于滋养现实世界的创造力与共情力
科学家称之为“心灵熵减”,诗人则说:“世界终于学会了呼吸。”
---
数年后,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新建了一所学校。
校舍由回收材料建造,屋顶铺满太阳能板,墙壁上绘满了孩子们想象中的星空与花朵。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战乱地区,许多人失去了家人,有些人甚至不记得自己的名字。
但每天清晨,全校师生都会聚集在操场中央的一座小型祭坛前,做一件简单的事:点燃一盏忆莲灯,然后一起说一句话。
>“谢谢你来过。”
>“我们会继续走下去。”
>“下次再见。”
校长是一位年近六十的女人,名叫阿雅。她曾是“守忆派”的高级工程师,亲手设计过数十个亡者意识复现程序。但在目睹太多人因无法放手而精神崩溃后,她毅然退出组织,来到这片荒原,创办了这所“告别与重生学校”。
她在课堂上从不讲技术,只讲故事。
“你们知道吗?”某天她问学生,“为什么星星会在夜里闪烁?”
一个小女孩举手回答:“因为它们在跟我们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