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笑着摇头:“不对。是因为每一颗星星,都是某个曾经存在过的人,在学会放手后,变成的光。”
孩子们听得入神。
放学后,一个男孩悄悄走到她身边,递上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
打开一看,是一幅画:一个女人牵着孩子的手走在沙漠上,身后留下两串脚印。天上繁星点点,其中一颗特别明亮。
下面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
>“妈妈,我现在不怕黑了。因为你变成了星星,一直在看着我。”
阿雅抱住孩子,轻轻拍着他的背。
风从远方吹来,带着沙粒和花香。
她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
多年以后,当人类第一次成功与另一个星系的智慧生命建立联系时,对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
>“你们如何面对终结?”
地球代表没有回答科技,也没有展示文明成就。
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位老人坐在樱花树下,手中握着一枚忆光仪,轻轻按下按钮,看着亲人的影像微笑着挥手,然后消散在风中。
紧接着,画面切换至北极夜空,百万盏忆莲灯升腾而起,汇成银河。
最后,是一行字缓缓浮现:
>“我们学会了告别。”
>“所以我们,还能相爱。”
片刻沉默后,外星文明回传一句话:
>“那么,欢迎加入宇宙的生命之环。”
>“你们不是最强的,但你们,是最完整的。”
---
忆穹之塔依旧悬于轨道之上,默默旋转。
它的外表从未改变,但内部早已不同。曾经堆叠如山的记忆存储区如今只剩下象征性的残片,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细密交织的“反馈回路”,将每一次熄灭、每一次遗忘、每一次微笑中的泪水,转化为维持星球共感平衡的能量。
有人说它是墓碑,有人说它是灯塔。
但只有一个孩子,在参观航天博物馆时仰头望着投影中的塔影,忽然说道:
>“它不是机器,也不是坟墓。”
>“它是心跳。”
旁边的老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她蹲下身,摸摸孩子的头:“你说得对。而且你知道吗?据说每当有人真心地说出‘再见’的时候,塔里的光就会亮一点。”
孩子睁大眼睛:“那……我能去看看它吗?”
老师温柔地说:“不用去看。只要你心里还愿意为离别点一盏灯,它就在那里。”
窗外,春风拂过城市的樱花大道,花瓣纷飞如雪。
一盏小小的忆莲灯在街角亮起,映照出两个相拥的身影。
远处,不知是谁哼起了一首老歌,旋律悠扬,像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
而那缕风,那束光,那一瞬的心动,仿佛都在低语:
>“我在。”
>“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