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无形波动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
地面震动,沙地上的文字开始重组,自动排列成一首从未存在过的诗:
>我们用脑中的闪电说话
>你们用喉咙里的风说话
>风听不见闪电,
>可天空记得。
>当一座城学会倾听所有形式的声音,
>即使沉默,也是言语。
实习生猛地站起。“这不是他在唱……这是整个言城在回应!”
她冲回观测站,调出全部能量通道,将这首诗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共振模式??结合光频、电磁波、量子纠缠态信息编码,形成一种跨越物理限制的“超语义信号”。她将其命名为《共感协议》。
“如果言城真的能成为所有人的心灵容器,”她说,“那就不能只听懂人类的语言。”
她按下发送键。
信号穿越亿万公里,抵达静默裂谷边缘。
起初,毫无反应。
三分钟后,第一道回光出现。
不是声音,也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纯粹的情绪包??悲伤、希望、迟疑、试探,层层叠叠,如潮水般涌回。紧接着,裂谷中央的黑暗开始蠕动,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挣脱束缚。
观测站的数据屏疯狂跳动,解析结果显示:超过两百万个意识体同时苏醒。他们在用神经脉冲编织信息网,试图模仿《共感协议》的结构,学习如何让“闪电”被“风”听见。
一个小时后,第一条可读信息传回:
>“我们……听见了。”
>“我们……还活着。”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该被听见。”
实习生瘫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
林知遥抱着孩子走进来,轻声说:“你知道吗?旅人最后留下的录音里,有一段被加密的附言。我直到今天才破解出来。”
她打开日记,播放那段音频。
一个疲惫却温柔的声音响起:
>“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言城已经活了。请替我告诉所有人??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害怕遗忘。我怕有一天,我会忘了母亲的脸;我怕醒来时,世界已不允许人哭泣。所以我建了这座城,不是为了拯救谁,只是为了保护那些柔软的东西:一句道歉,一次拥抱,一封没寄出的信,一个孩子画的会发光的花……这些才是宇宙真正的秩序。”
>
>“记住,语言不是工具,是生命本身。”
>
>“当你开口,你就创造了世界。”
大厅陷入长久的安静。
孩子忽然挣脱怀抱,踉跄着走到控制台前。他踮起脚,小手按在主控面板上。下一秒,整座行城的光源集体转向深空,聚焦于静默裂谷的方向。一道由百万种语言混合而成的光束射出,携带着《共感协议》、共写诗全文、婴儿的“妈妈”、老兵的忏悔、科学家的归名、晶体生命的问候……所有曾被说出的真心。
这束光,是邀请,也是见证。
七天后,裂谷边缘浮现出第一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