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声音的背后,是一个正在承受酷刑的孩子。
>而每一次你选择聆听,都是对黑暗的一次反击。
公告附带音频、地图定位及部分视频证据,并呼吁全国志愿者协助核实信息、联系家属、推动立案。
消息如野火燎原。
五分钟后,微博热搜前十占据七席;
二十分钟内,两百多万条转发;
一个小时后,#救救孩子#话题阅读量突破十亿。
无数家长留言:“我儿子也被送去那种地方了!”“女儿回来后整夜做噩梦,说是‘训练太苦’,我一直不信……”
心理学专家联名发声,称此类机构严重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与《精神卫生法》;
媒体记者连夜赶赴现场,却发现多数营地早已人去楼空,只剩铁丝网和烧毁的档案残片。
显然,有人提前得到了风声。
陈默盯着屏幕上的撤退痕迹,冷笑:“反应太快了。说明他们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林小雨忽然低声说:“你看这个。”
她放大一张卫星图像??位于云南怒江峡谷深处的一处隐蔽营地,红外扫描显示仍有大量人体热源活动,且每日定时接收物资运输车队。
“没跑完。”她眼神发亮,“还有一个,在深山里藏着。”
陈默立刻拨通赵岩生前留下的紧急联络线??那是他作为前公安系统内部调查员的秘密通道。电话接通后,他只说了三个字:“代号‘耳目’。”
对方沉默三秒,回了一句:“三天内会有行动组抵达指定坐标。你们别靠近。”
“我不保证。”陈默挂了电话。
第二天清晨,他收拾背包,带上便携录音设备和卫星定位仪。林小雨拦在门口:“你要去现场?疯了吗!那地方连武警都没去过!”
“正因为没人去过,才更要去。”他望着她,“你说过,真正的倾听,不只是听见声音,还要走到发声者身边。如果我们都怕死,那以后谁还敢说话?”
林小雨咬着嘴唇,最终从抽屉里取出一枚微型摄像头塞进他衣领:“记得开机。全球直播。让全世界看着你进去,也看着你出来。”
七小时飞行加徒步十八公里,陈默终于抵达营地外围。浓雾笼罩山谷,铁塔高耸,电网环绕,岗哨每隔五十米设一名持棍保安。他趴在岩石后,用望远镜观察内部情况。
透过缝隙,他看见一群瘦弱少年列队跑步,动作僵硬如提线木偶;食堂墙上贴着标语:“感恩父母送你来重生”;操场上立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当日“进步名单”??第一名奖励一顿肉,末尾三人禁食。
最让他心颤的是宿舍区。每间屋子都装有单向玻璃,外面可监视,里面看不见外头。墙壁刷成刺眼的白色,没有任何装饰。一个孩子坐在床边发呆,手腕上有明显勒痕。
陈默悄悄启动直播信号。画面通过加密信道传回“萤火”总部,随即向全球开放。
十分钟不到,观看人数突破八百万。
有人认出其中一个男孩是某地失踪半年的初中生;
有律师团队立即向最高检提交紧急立案申请;
国际人权组织宣布介入调查,并要求中国政府采取强制救援措施。
傍晚时分,营地管理层察觉异常。广播突然响起:“全体学员禁止外出!外来信号干扰检测中!”
紧接着,所有监控探头转向围墙方向,巡逻频率加倍。
陈默知道时间不多了。他绕到后勤通道,趁运菜车进入时混入内部,在杂物间躲藏片刻,迅速靠近宿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