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准备接近一名看起来较为清醒的女孩时,警报骤然拉响!
红灯旋转,喇叭嘶吼:“发现入侵者!发现入侵者!一级戒备!”
脚步声从四面八方逼近。陈默转身欲逃,却被两名保安堵在走廊尽头。一人举起电棍狞笑:“小子,你是来找死的吧?”
千钧一发之际,天空传来轰鸣!
数架无人机破雾而至,机身喷涂着公安部特勤标识。紧随其后,武装特警乘坐直升机索降落地,迅速控制制高点。
原来,中央已连夜签署跨省联合执法令,以“涉嫌非法拘禁、虐待未成年人罪”正式收网。
陈默被解救出来时,脸上沾着血迹,但嘴角扬起。
当晚,“萤火”发布了最后一段录音??来自那位曾被当众羞辱的女孩。她在安全屋接受采访时,声音微弱却坚定:
>“以前我觉得自己脏,配不上活着。可今天警察姐姐抱了我一下,她说‘你没有错’。那一刻,我好像……活过来了。”
>
>“我想告诉所有还在里面的孩子:有人来了。他们在找你。你不是没人要的垃圾,你是被人爱着长大的。”
>
>“请再撑一会儿。光,真的照进来了。”
此事震动朝野。
一周内,全国清查关停非法青少年矫正机构一百零三家,逮捕涉案人员四百余人,其中包括多名地方教育官员与退休教师。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任何以‘爱’为名的暴力,都是犯罪。”
与此同时,“倾听运动”迎来新一轮深化。
北京市试点推出“校园沉默指数”监测系统,通过AI分析学生课堂发言频率、社交互动模式、作文情感倾向等指标,自动预警潜在心理危机个体;
上海某中学成立“情绪课代表”制度,每班选举一名学生负责收集同学烦恼并定期提交校长信箱;
更有高校开设“共情学”专业,研究如何重建人际信任与情感连接能力。
然而,风暴并未停歇。
某天夜里,陈默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模糊视频:一间昏暗房间内,几个戴面具的人围坐圆桌,桌上摆着“萤火网络”的LOGO模型,正被一把匕首缓缓刺穿。
画外音冰冷:
>“你们以为赢了?这只是开始。人类天生恐惧真实。只要恐惧存在,谎言就有市场。”
>
>“我们会重建秩序??一个不需要哭泣的世界。”
视频末尾,闪过一行代码:**ProjectSilencev2。0**
陈默浑身发冷。这不仅是威胁,更是宣战。
他立即将情报移交国安部门,并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林小雨提出建议:“我们必须建立‘反沉默联盟’,联合医生、教师、记者、社工,构建基层预警网络。真正的防线,不在服务器,而在人间。”
陈默点头,随即做出决定:“启动‘火种计划’??在全国挑选一百所最具代表性的学校、社区、监狱、医院,派驻‘倾听使者’,培训当地人成为倾听者。我们要把‘语箱’变成土壤,而不是孤岛。”
第一批使者出发那天,天空飘着细雨。
他们在各地种下刻有铭文的金属碑,上面写着:
>“此处曾有人开口,也有人俯身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