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后,干扰消失。
但他清楚,这只是暂时胜利。
真正的战场不在技术,而在人心。
当晚,他在临时驻地整理数据,突然收到一条加密视频请求。接通后,画面中出现一位戴眼镜的老妇人,面容憔悴却眼神锐利。
“你是赵岩的母亲?”陈默认出了照片中的轮廓。
女人点头:“我儿子死前三天给我打过电话,说他找到了‘国家正在制造听话公民’的证据。他还说,如果有一天你来找苏婉,那就说明真相已经开始浮现。”
她递出一张U盘:“这里面是他当年调查的全部资料,包括一份名单。”
“什么名单?”
“参与‘ProjectSilence’的科学家、官员、企业负责人……还有两名心理学教授,负责设计‘非暴力服从模型’。”
陈默接过U盘,手指微微发抖。
这张名单,足以掀翻整个地下网络。
但也可能让他成为全民公敌。
“你不怕吗?”老太太盯着他,“他们能伪造你的登录记录,就能篡改司法档案,让你变成恐怖分子。”
“怕。”陈默坦然道,“但我更怕有一天,孩子们睁开眼睛,只会微笑,不会哭泣。”
凌晨两点,他将U盘插入隔离电脑。文件解密过程耗时四十五分钟。当名单终于展开时,他的呼吸凝滞了。
排在首位的,竟是现任国家心理健康委员会顾问??**周维国**。
那个三年前在央视访谈中力推“青少年情绪稳定工程”的权威专家,那个主张“过度倾诉会导致社会焦虑泛滥”的学术泰斗。
他曾公开批评“语箱”是“纵容脆弱的毒瘤”。
而现在,他赫然是“ProjectSilence”的总设计师。
陈默感到一阵眩晕。
这不是简单的阴谋集团,而是一场以科学为名的思想清洗。他们不杀人,而是杀死人的表达欲;不囚禁身体,而是囚禁灵魂发声的能力。
他立刻将资料备份七份,分别上传至海外镜像服务器、地下区块链节点、以及三名可信记者的加密邮箱。
然后,他拨通林小雨的电话:“准备发布。”
“你知道后果吗?”她的声音紧绷,“一旦公开,政府会否认,媒体会分裂,公众会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撕裂。这不再是技术战,是认知战争。”
“我知道。”陈默望着窗外漆黑的夜,“但我们已经没有中间地带了。要么让所有人听见真相,要么让所有人都学会沉默。”
第二天上午九点,“萤火网络”官网首页弹出一则公告:
>**《关于“ProjectSilence”国家级认知操控计划的实名揭露》**
>附件包含原始数据、脑波记录、信号样本及涉案人员名单。
>我们不做评判,只提供证据。
>请每一位公民自行决定:你要做会哭的人,还是不会痛的人。
公告发布十分钟内,网站流量突破百万。
二十分钟后,全国多地网络出现区域性中断。
三十分钟,主流社交平台屏蔽关键词“ProjectSilence”“周维国”“语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