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林承之喉咙起伏滚动,堂前月色,花下月影,终将他脸色盖得晦暗。
nbsp;nbsp;nbsp;nbsp;“下官不知殿下在说什么。”
nbsp;nbsp;nbsp;nbsp;“杀唐宏升的毒药,是你从那敌国探子身上缴来的,此事涉及大理寺内鬼,需要避人耳目,若我没猜错,恐怕审问那探子的也只你一人。整个大理寺,只有你知道那毒药,那毒药送到你手上,才让你生了此计。”
nbsp;nbsp;nbsp;nbsp;林承之默然不语。
nbsp;nbsp;nbsp;nbsp;“唐宏升的毒根本不是下在酒杯之上,他是在大理寺被你下的毒,那毒只有喝酒之后才会发作,房间内的第三个杯子,是他在等你,你与他约定好在慕芳楼见面,你却没有来,他几杯酒下肚,毒发生亡。你让他死在慕芳楼,一是能将自己关系撇清,二是慕芳楼人多眼杂,马上就能发现唐宏升的尸体,顺天府的人一来,又会立刻通知大理寺……”
nbsp;nbsp;nbsp;nbsp;林承之神色微动。
nbsp;nbsp;nbsp;nbsp;“你第一个去到现场,不是为了封紫蓉的口,而是为了将那没毒的酒杯带回。你让大理寺的人误以为那毒是下在酒杯里,如此大理寺便会将查案的重点放在当天出现在慕芳楼的人,而当日你与本王在甄味阁吃饭,本王便是你最好的人证。”
nbsp;nbsp;nbsp;nbsp;“你代大理寺将唐宏升的遗物转交给了唐夫人,却偏偏少了一只白玉杯,若我没猜错,你便是在那杯子上下的毒,早早已将其销毁。”
nbsp;nbsp;nbsp;nbsp;“唐宏升说你是该死之人,那房间内两幅碗筷,却有三只酒杯,说明这第三个人,要么是凑巧路过,要么是打定不会久留。我猜,是他知道了你什么把柄,要挟于你,唐宏升突然说要给紫蓉赎身,那笔银子便是从你身上所出,你答应了他,却并未赴约。”
nbsp;nbsp;nbsp;nbsp;听我将这些道来,他依然镇定异常。
nbsp;nbsp;nbsp;nbsp;“唐宏升说你该死,是他发现了你冒名顶替一事?”
nbsp;nbsp;nbsp;nbsp;林承之抿紧唇,不答。
nbsp;nbsp;nbsp;nbsp;“你知道紫蓉不是凶手,所以他们严刑拷打紫蓉,你却要将她放走。唐宏升虽死有余辜,但他一死,一干女眷伶仃无依,所以你将自己的积蓄都交给了唐夫人。你步步为营,处处谨慎,却又偏要……处处心软。”
nbsp;nbsp;nbsp;nbsp;“你算无遗策,只是从来心软。”
nbsp;nbsp;nbsp;nbsp;林承之不答话,不反驳,只任由我说,说到最后,我的声音不知为何有些颤抖:“这便是你,只能是你。”
nbsp;nbsp;nbsp;nbsp;这世上的官司恩怨,往深了瞧,扒来看去,见得的都是颗人心。若是猜准人心,什么疑点便不再是疑点。他这局,本该天衣无缝,却偏偏遇上了我。
nbsp;nbsp;nbsp;nbsp;因我知他绝顶聪明,却又总是多此一举。也因我知他的多此一举,才敢背离自己那历久弥深的偏袒,见得他这活菩萨大善人的一颗杀心。
nbsp;nbsp;nbsp;nbsp;林承之仍然不动声色,良久,他方道:“殿下说这一切,可有佐证?”“
nbsp;nbsp;nbsp;nbsp;我冷道:“没有。什么佐证都没有,全是本王的猜测,本王无凭无据,林左少卿敢认吗?”
nbsp;nbsp;nbsp;nbsp;他忽地垂下头,轻笑一声,复抬起头,脸上却并无半点笑意。
nbsp;nbsp;nbsp;nbsp;“下官认。”
nbsp;nbsp;nbsp;nbsp;我怔在了原地。
nbsp;nbsp;nbsp;nbsp;“只是分明是下官动的手,做的恶人,殿下却为何说是唐寺丞死有余辜?”林承之语气咄咄,“唐寺丞说下官该死,殿下已见得下官手段,却为何在殿下口中,反而下官成了最无辜?”
nbsp;nbsp;nbsp;nbsp;“……因我信你。”
nbsp;nbsp;nbsp;nbsp;“若唐寺丞说的该死,并不是下官冒名科考一事呢?”林承之忽地笑了,笑意却不到眼底,尽然只是讽刺,“殿下自以为与下官朝夕相对,便能将下官看清吗?下官的恶行,殿下只发现了这一件,便以为只有这一件吗?”
nbsp;nbsp;nbsp;nbsp;我上前一步,与他咫尺相对。
nbsp;nbsp;nbsp;nbsp;“不论你做了什么,本王都信你。不论信错信对,本王都信你。天下人不信你,本王也信你。”我拾起他一只手,缓缓贴在自己胸前,一字一顿,“可本王的真心……你却不信。”
nbsp;nbsp;nbsp;nbsp;林承之嘴唇翕动,似有话讲,却什么都没有讲。
nbsp;nbsp;nbsp;nbsp;“本王不知你为何要冒名科考,也不知你杀唐宏升的内情,但只要是你想做的,你若愿意告诉本王,本王都帮你。”我顿了顿,“京中势力错综复杂,本王怕你一朝踏错,满盘皆输。”
nbsp;nbsp;nbsp;nbsp;庭院静谧,唯闻风声。
nbsp;nbsp;nbsp;nbsp;不知为何,我忽然间想起了故事里在城门口与顾生诀别的永向离。
nbsp;nbsp;nbsp;nbsp;想将人留着,又知自己留不住,眼中痴痴地望,只徒记得个背影。从前看来,是不甚洒脱,亦不甚体面,乃作者的一处败笔,如今再看,情之一字,叫人昏头昏脑,方才是书中真味。众看官扼腕叹息,不就是因那故事荒诞无稽,却又幕幕映照戏外人生吗?
nbsp;nbsp;nbsp;nbsp;古今故事,换了戏台,换了戏子,戏却还是那出。
nbsp;nbsp;nbsp;nbsp;爱别离,求不得,离人恨。
nbsp;nbsp;nbsp;nbsp;他要我当棋子,我不恼不怨,还要接着自投罗网,生怕他用的不顺手,不习惯。我一投扎进这苦戏,却苦得有滋有味,任旁人觉得几多荒唐,却也挡不住这无端的念,燃尽所有理智,不管不顾要将这戏唱完。
nbsp;nbsp;nbsp;nbsp;“下官要做的,殿下帮不了。”林承之一点点将手从我胸前抽回,接着闭上眼,“殿下,下官已有属意之人。”
nbsp;nbsp;nbsp;nbsp;道完,他复睁开眼,又是一片清明,我抓着他的手顿时失了力,任由他的手腕从我掌间滑落。
nbsp;nbsp;nbsp;nbsp;“从前种种,若有哪里让殿下误会了什么,下官向殿下告罪。殿下一时糊涂,说出这些,下官只当什么都没听到。今后,下官再也不会来招惹殿下。待日子长久,殿下应当就能将下官忘掉,不做他想了。”
nbsp;nbsp;nbsp;nbsp;他说完,匆匆转身,连一眼也不再舍我,就这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