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他们展示出的最终“工技”水平,除去本身身为女性的绣娘们,和因数量急缺而全部征用的男性文刺外,杨御目前只看上了三个石匠、两个木匠、一个玉匠,一个泥浆,以及两个会编纂一些精巧藤编类东西的巧手。
商庄内多出来的那些石磨,就是杨御根据夏琰之前给的石磨设计图,让三个石匠签了保密协议后,补做的。
杨御说着,把被选中的几个匠人的作品都拿给了夏琰看。
这些东西在看惯了几千年后各种精美艺术品的夏琰眼里自然是不算什么,但在这个什么都是纯手工的远古时代,稍微把这些东西和四周的比较一下,夏琰就知道了这几个人做的确实不错,算这个时代水平不低且颇具天赋的。
杨御见夏琰也认可了,才继续道:“按照您之前的要求,这几日我都让这些匠人继续做他们擅长的,并把手艺较差的分配给他们打下手,这样产出的物品虽然都有些粗糙,但数
量勉强还行,不过为了吸引和激励更多有更强技能的匠人慕名而来,我想求小姐恩准一个事,凡是拥有一技之长且得到商庄认可的匠人,能不能让他们更改一下身契?从奴契改为匠契?”
这时代对人的等级分化自然也是极为严格的。
因奴隶制还未被废除,所以处于最低端的就是奴隶。
奴隶的身契就是奴契,一旦签订,奴隶及其后代将永远成为了主人的所有物,除去基本的吃喝住外,奴隶一辈子给主人卖命也不会再得到任何东西,甚至大多数时候连基本吃喝住也都是要看主子脸色心情,他们本身也是和物品一样能随意被主人打杀买卖的存在,死了官府也不会说什么,就像主人家里随意摔碎了一个石瓶一样,毫无人权可言。
一般来说,这时代签了奴契的人,过的都是不如猪狗牛羊的,因为大多数主人家养着猪狗牛羊都是为了养肥了再生杀祭祀的。
但奴隶,都只是消耗品而已,反正大陆连绵的各国征战让奴隶的数量总是最多的,死了再去买而已,市场上永远源源不断。
所以很多主子把奴隶买回去后,每日喂的吃食甚至不如猪狗多,导致很多奴隶寿命都极短。
但夏琰这里,招入的绝大部分难民,虽也都是按着这时代的大众主流情况,签的奴契,但商庄内却不仅每日都提供着份量足够的三餐,让他们真的能吃到饱,甚至若做得好了还有额外奖励!
这种奖励不分性别老少,只要任务完成的足够出色,就能得到更多的食物,颇有点签了平民契后的人才能享受到的多劳多得的公平意味。
而公平,对这个时代的奴隶来说,是最难以奢望的事。
且更重要的是,商庄里每日的做工任务,也基本都是根本他们的体力能力来分配的,从第一天起就没有出现强逼强迫的情况,更没有出现肆意打骂虐杀的情况,这让最开始那批都做好了丢命准备的难民们惊诧感激不已,也导致了后面闻讯赶来的难民们越来越多,被招入了商庄的难民们看向杨御和夏琰等人的目光都隐隐充满着敬畏感激。
在这种时代,能活下去已是奢望…能像个人一样的活下去,在家园破灭逃荒开始后,更是绝大多数人连想都不敢再想的事,却没想到在他们豁出一切卖出身契后,竟还得到这份远超期望的回馈。
这让他们怎能不敬畏?怎能不感激?
而这时代除了最低级的奴契外,稍微好一点的,就是匠契。
接着是民契,以及最后地位最高的士契。
匠契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得到认可后可以签订的身契。
签了匠契的人,后代不会再被牵连为奴,孩子只要能继承手艺,一样可以在十二岁时签为匠契。
而匠契和奴契最大的区别在于,主人除了必须提供基本的吃喝住外,不能随便打杀匠人,每个月还须得给匠人一份少量的月例,勉强能够让他们给家里糊口。
不过匠契依旧算是半个奴隶,只要主人愿意,或者是惹了主人不高兴,依旧可以被随意买卖。
“有一技之长的人能签订匠契的话,之后应该会有更多漂泊逃荒的匠人愿意过来。”杨御盯着夏琰帷幔后的隐约容颜道。
夏琰点了点头,虽然对这时代的奴契有些反感,但这毕竟是时代的产物,在没有能对应的完全准备之前,不可轻易改变,至于杨御提议的匠契,她自然是同意的。
“可以,”,夏琰看完那些样式单一的远古工艺品,转头又对杨御道:“等会拿几卷竹简给我,我画几种新的样品样式出来,无论是石匠、木匠还是绣刺编纂,你拿给他们让他们照着做试试看,能做出来最好,不行也没关系,但让他们多琢磨点不同的样式出来,若是能做出新的好样式,该奖励就奖励,激励一下他们的创新之心,别总只守着那一两个不知变通。”
技术不够,艺术来凑嘛。
尤其是对于簪子、项链等装饰品,只要样式足够漂亮,花样足够新奇,不愁没有钱多的客人买。
杨御听完她的话,看向她的双眸又亮了一些。
“是,”她似乎永远都有各种用不完的奇思妙想,就像那日在城墙下救下了他,又成立了这座山庄,把这些原本快死掉的难民们重新变成了新鲜的力量。
夏琰没注意杨御看向她的目光,继续看着商庄的情况。
商庄里除了各种干着活的匠人和奴人外,最开始被杨御独分出来的落难士子们,此时也各自都有了各自的任务。
他们要么拿着毛笔竹简记录着各种匠艺的生产情况,要么整理规划着整个商庄还需清杂的物品事项,记录各种物品的摆放,要么站在商庄门口,和商庄原本识字的那些老仆一起,记录审核着门口排队难民们的身份,提高难民们被招入商庄的效率。
“这些人里面,只有两个曾经参加过县试,但都没过,其他的则都只是读过书,能识字写字而已,不过,呵,”
杨御看着这群正忙碌认真记录着笔录的士人,神态却实在算不上好,似有些不喜这些人。
夏琰看着他这样,不禁追问道:“不过怎么?”
杨御抿了抿唇才答道:“这群人从被招入商庄开始,就因为自己读过几本书,颇有些恃才傲物,那两个参加过县试的,在第一天您走后就直接来找我要士契,说不签就不会干活,呵,可惜我可没有小姐您的宽容善心肠,索性就直接成全他们了,把那两个和与他们一起起哄的都丢到间空房里饿了他们两天,今早才放出来,人也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