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进行着。荣王夫妇不断地给怀钰夹菜,询问她在外面的经历。怀钰也一一回答,将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一一讲述给荣王夫妇听。荣王夫妇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荣王听完怀钰的讲述后,微微沉吟片刻,说道:“陇安,你在外这些日子,见识了不少世面,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这很好。不过,你也要记住,外面的世界复杂多变,处处充满了危险。你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易相信他人。”
怀钰点了点头:“父王放心,陇安明白。钰儿一定会小心谨慎,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的。”
荣王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他转头对荣王妃说道:“王妃,以后怀钰在府里,我们要多加照顾。她年纪还小,阅历尚浅,需要我们多提点提点。”这话说的不厌其烦。
荣王妃点了点头:“王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怀钰的。她就像我的亲生女儿一样,我怎么会不好好照顾她呢?”
怀钰心中感激,她知道荣王夫妇对她的关爱,绝非虚情假意,而是发自内心的,怀钰心中暗暗发誓,哪怕暂时是假,这短暂一瞬的恩情,她也一定要好好报答荣王夫妇的养育之恩。
家宴一直持续到深夜,怀钰才依依不舍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她躺在床上,望着明月,心中感慨万千,回到了荣王夫妇的身边。
在这里,她可以暂时忘却外面的纷争与险恶,享受家的温暖与安宁。
便看屋内一切陈设皆是上品。
然而,她也清楚,不管再有如何多的思绪,和哥哥是否当真生了隔阂,她需要借助荣王夫妇的权势,才能在这南夏复杂的漩涡中立足。
她必须与荣王夫妇维系好这段关系,才能在这风雨飘摇的世道中生存下去。
月光如水,洒在怀钰的脸上,映照出她坚毅而温柔的面容。她闭上眼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进入了梦乡。
这夜,荣王府内充满了温情与喜悦。一家人其乐融融,仿佛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着怀钰的归来而烟消云散。
自怀钰离去,这偌大的庭院便似失了往日的灵动,处处皆弥漫着一股沉闷之气。
勉之独坐于书房之中,窗外柳枝于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叶片似是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可他却无心去理会,案上的烛火跳跃着微弱的光芒,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拉得老长,影子也似被这烦闷的情绪所感染,显得格外扭曲。
勉之起身,缓缓踱步至窗前,推开那扇雕花的木窗,夜风带着一丝凉意扑面而来,却吹不散他心中的烦闷。
他想问她为何如此冷淡,为何今日不告而别,可他却又犹豫了,怕自己的言语过于急切,会惊扰了怀钰的安宁,怕自己的追问会让她更加疏远。
夜深,勉之回到房中,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闭上眼脑海中全是怀钰的影子,她的笑颜,她的话语,她的一颦一笑……
-
翌日,怀钰踏着晨雾向烬城台行去。
怀钰的心中,满是忐忑与忧虑。
昨夜,怀钰辗转反侧,上半夜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宋辑宁那张似笑非笑的脸,以及他那双深邃得令人捉摸不透的眼睛,下半夜又是哥哥的身影……
怀钰深知泸江之事,绝非简单,必定是宋辑宁处心积虑,精心布局的一盘大棋,于大昭而言,早已将大夏置于棋盘之上,稍有不慎,天与哥哥便是满盘皆输。
守城的将领道勉之在城楼旁的吊桥上。
怀钰踏上吊桥,桥身微微颤动,仿佛在回应着她内心的不安,怀钰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随着距离烬城台越来越近,那种压迫感却愈发强烈。
须臾,怀钰方才踏入烬城台,城楼高台上寂静无声,唯有城楼旁几株老松,于晨风中轻轻摇曳,窸窣的声响。
她沿着板路,目光于四周扫过,却未见勉之的身影,她的心,不禁沉了些许,难道他尚未处理好政事?亦或是,他还在莫名其妙地因为昨日之事生气?
不就是一顿晚膳么,荣王夫妇,自是要维系的,她与他用晚膳的时日多了去了。
在这时,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从上城楼的楼梯间传来:“怀钰,来了。”
怀钰闻声,急忙望去,只见勉之身着站在城台的栏旁,负手而立,直直地望着她,眸色之中有着些许深沉,些许意味不明,却也透着些许不易察觉的温柔。
倒是与往日颇为不同。
怀钰故意怪声怪气:“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