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她则是让人搬来了今年新酿的酒,还有肉桂、防风、蜀椒、大黄等药材,领着院子里的人一起制作屠苏酒。
nbsp;nbsp;nbsp;nbsp;他们山东没有喝屠苏酒的习惯,但京城却有腊月饮屠苏的风俗。反正闲来无事,她就入乡随俗,权当玩乐了。
nbsp;nbsp;nbsp;nbsp;不过等药材备齐之后,她才从燕姑姑口中得知,清酒暂时用不上。各种药材按比例调制好后,用绢布裹着先浸在井水里,一夜之后取出,再合着清酒一起反复煮沸。
nbsp;nbsp;nbsp;nbsp;这些药材里,好几样都是剧毒的,瑶光猜测,无论是浸井水还是反复煮制,为的都是祛除毒性。
nbsp;nbsp;nbsp;nbsp;“那就先把酒收回去吧,咱们先包着药材,用水桶吊进井里去。”
nbsp;nbsp;nbsp;nbsp;她只需要吩咐一声,自然有人帮她一切都做好。
nbsp;nbsp;nbsp;nbsp;这样的日子过得多了,瑶光明显感觉到,自己渐渐被腐化了。
nbsp;nbsp;nbsp;nbsp;唉~要怪,就怪她意志不够坚定吧。
nbsp;nbsp;nbsp;nbsp;第54章豁然开朗再说景阳轻手轻……
nbsp;nbsp;nbsp;nbsp;再说景阳轻手轻脚从床上下来,用眼神示意守夜的翠娥不要惊扰了瑶光,穿戴整齐简单用过早膳之后,便乘车去了东宫。
nbsp;nbsp;nbsp;nbsp;东宫本名“端本宫”,虽然也在紫禁城之内,却临近东华门,把和皇宫相连的门一关,就能变成一个单独的府邸,另有一道门,可以穿过东华门直通宫外。
nbsp;nbsp;nbsp;nbsp;不过晋王府在城西,若要入东宫,还是过了金水桥从午门出入更加方便,景阳倒是很少走东华门。
nbsp;nbsp;nbsp;nbsp;前朝虽然已经封笔,但太子却一点没有闲下来,反而因为圣人空闲了,有更多机会给太子布置课业,让太子更加忙碌。
nbsp;nbsp;nbsp;nbsp;按理说,太子今年已经大婚,于情于理都是大人了。他又自小就跟着圣人长大,耳濡目染,对朝中事物熟悉至极,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nbsp;nbsp;nbsp;nbsp;但圣人好像仍旧把太子当成孩子一般,虽然也让太子上朝,还让太子在户部行走,实际上户部从尚书到侍郎,都是圣人的心腹。
nbsp;nbsp;nbsp;nbsp;他们揣摩着圣人的心思,对太子毕恭毕敬,但凡有什么露脸的事,也都会有太子一份功劳。可实际的事务,却总是有意无意地避着太子,不敢让储君辛劳。
nbsp;nbsp;nbsp;nbsp;太子又不是傻子,自然察觉到了这些人的态度。对他们为何如此,也心知肚明。
nbsp;nbsp;nbsp;nbsp;但他并不着急,每日里只是翻看旧日的卷宗,偶尔招两个负责卷宗的主事询问一番,好像意识不到他这个户部行走也是能插手户部大权的。
nbsp;nbsp;nbsp;nbsp;户部荀尚书冷眼看了许久,见太子始终如一,每日都勤勤恳恳地翻看卷宗,找底下执事的官员了解户部的运作。
nbsp;nbsp;nbsp;nbsp;如此不骄不躁,让身为保皇党的老尚书欣慰不已,只觉得圣人后继有人,大夏江山不愁无明君可托付后事了。
nbsp;nbsp;nbsp;nbsp;他是真心忠于圣人,又素来知晓圣人对太子的宠爱和期待。冷了太子一段时日,试探出对方的品性之后,荀尚书表面上虽然仍旧和太子不冷不热的,却给掌管卷宗的内承运库郎中陈至打了招呼。
nbsp;nbsp;nbsp;nbsp;于是,等太子把手上的卷宗看完,命人再调换来一批之后,就发现新送来的卷宗分门别类,比先前的清楚了何止十倍?
nbsp;nbsp;nbsp;nbsp;先前云山雾罩看不清楚的事,再看了这些按照日期和事件脉络分派好的卷宗之后,顿时便如拨云见日,令人豁然开朗。
nbsp;nbsp;nbsp;nbsp;太子早猜到朝中门道多,却是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究竟多成什么样。
nbsp;nbsp;nbsp;nbsp;他就是看个卷宗而已,还是积压多年的陈卷,有人相助和无人相助,竟然就有这么大的区别。
nbsp;nbsp;nbsp;nbsp;只可惜,他才看出滋味来,前朝就封笔了。圣人给他布置了课业,让他再读《春秋》,还从户部年前未来得及处理的案子里抽出了六个,叫他认真写条陈,圣人要检查。
nbsp;nbsp;nbsp;nbsp;与此同时,为了表示对太子的看重,圣人还把举办腊八、祭灶神、除夕和正旦大宴的差事都交给了太子夫妇。
nbsp;nbsp;nbsp;nbsp;原本这些都是皇后的职责,但圣人一发话,不管皇后乐不乐意,都得听从。
nbsp;nbsp;nbsp;nbsp;东宫门庭若市,不但太子夫妇忙碌,就连太子的几个伴读也都别想闲着。
nbsp;nbsp;nbsp;nbsp;至于景阳,他实际上是凑数的,也是太子想让他趁机积攒些功劳,所以才命他日日都来点卯。
nbsp;nbsp;nbsp;nbsp;他在金水桥下了车,拢了拢狐裘正要往里走,一道响亮的声音先传了过来:“微臣给晋王殿下请安。殿下,咱一起进去?”
nbsp;nbsp;nbsp;nbsp;景阳扭头一看,却是荣国公世子贾赦。
nbsp;nbsp;nbsp;nbsp;贾赦也是太子的伴读之一,因其父贾代善的缘故,在圣人面前也颇有几分脸面。前年他及冠,圣人亲自赐字“恩侯”,是个极具暗示性的表字。
nbsp;nbsp;nbsp;nbsp;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日后贾赦袭爵,至少也得是个侯爵。
nbsp;nbsp;nbsp;nbsp;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无论哪个皇子都会高看一眼,景阳也不能例外。
nbsp;nbsp;nbsp;nbsp;只不过,晋王府昨天才收到了荣国府送来的节礼,里面的好些东西都让景阳十分不满。今日见了贾赦,难免就多了几分厌烦。
nbsp;nbsp;nbsp;nbsp;好在他不是意气用事的三岁小孩,贾赦又是个没心眼的,根本没察觉到景阳的脸色变化了一瞬。
nbsp;nbsp;nbsp;nbsp;他只觉得自己是太子的铁杆,晋王又是太子最亲近、最看重的弟弟,两人天然就是一伙儿的,亲昵之态自然显露。
nbsp;nbsp;nbsp;nbsp;“既然碰上了,那就一起吧。”景阳淡淡一笑,待贾赦走近了,一眼就瞥见他身上穿的二色金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