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生活保障区所在地。
高原寒风刺骨,月光洒在残破的墙体上,映出斑驳阴影。
小食堂早已屋顶坍塌,木梁腐朽,唯有灶台奇迹般保存下来,青砖结构尚未完全损毁。
我们戴上手套,小心翼翼拆开背面第三层砖块。
一块巴掌大的金属盒露了出来。
表面覆满灰尘,但密封完好。
打开后,是一卷微型录像磁带,外贴标签纸,写着:“KL-77FinalRun??OnlyforEyesThatRemember。”
随带附有一张小纸条,字迹熟悉:
>“若此物重现天日,说明还有人记得光从何处来。
>??LZY”
我们将磁带送往国家影像档案修复中心。
经过七十二小时不间断处理,终于恢复出一段长达四十三分钟的完整影像。
画面一开始是黑白的,镜头晃动,显然由非专业人员拍摄。
场景正是离心机大厅,林知远身穿白大褂,正在做最后调试。
他对镜头笑了笑:“这是最后一次全流程运转记录。
万一以后没人信我们做到了,至少还有影像作证。”
随后,机器启动。
仪表盘上的指针缓缓上升,数值稳定攀升。
十二小时后,浓度定格在92。8%。
画外音响起,是林知远的声音:“成功了。
我们独立完成了高浓缩铀的工业化提取。
设备全部国产,图纸出自我们自己人之手。
没有苏联援助,没有西方技术支持,全靠中国人自己的脑子和双手。”
接着,他转向镜头,神情严肃:
>“我知道,这份录像可能会被销毁。
所以我把它分成三份,分别藏于不同地方。
一份随‘紫藤备忘’流转;一份放入授时钟系统;最后一份,托付给孙婉清。
>我不求立功,不求留名。
只希望将来的孩子们知道??
>曾经有一群人,明明可以升官发财,却选择了默默无闻;
>明明可以全身而退,却坚持到了最后一班岗;
>明明知道会被遗忘,仍愿意点燃火种。
>这个时代需要英雄,但更需要记住英雄的人。”
视频结束,整个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第二天清晨,中共中央办公厅紧急召集会议,决定提前公布“昆仑计划”
全部核心档案,并宣布将于国庆节举行隆重授勋仪式,向林知远、董明远、赵承志等二十七位已故科学家追授“共和国特别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