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教育部下令修订高中物理教材,在“近代科技发展史”
章节中新增“昆仑计划”
专节,明确指出其为中国首项完全自主掌握的核燃料提纯技术突破。
更重要的是,基于“林知远验证协议”
,国家科技部正式上线“科研诚信溯源平台”
,要求所有重大项目申报必须提交原始实验记录、数据生成路径及团队成员贡献明细。
首批清理出三百余项涉嫌剽窃、造假或冒名顶替的课题,相关责任人被取消职称、追回经费,并列入科研黑名单。
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然而,黑暗并未退场。
一个月后,朱韵在前往上海参加学术研讨会途中遭遇车祸。
所幸她反应迅速,仅受轻伤。
但事后调查发现,肇事车辆系套牌车,司机在事发后立即弃车逃逸,至今未抓获。
更蹊跷的是,行车记录仪内存卡被人提前拔除,而路口监控恰好“故障检修”
。
我拿到现场照片时,手微微发抖。
那辆车的刹车痕迹显示,它是故意加速冲撞。
“他们动手了。”
陈岩在电话里说,“这次只是警告。”
我没有回答。
那天晚上,我独自坐在书房,翻看着从周老师遗物中找到的那本笔记。
忽然,一张夹在扉页中的老照片滑落出来。
照片上是四位年轻人,站在北师大物理楼前合影。
林知远居左,董明远居右,中间两人我不认识。
但在背面,有用铅笔写下的几行小字:
>“1965年夏,紫藤花开。
>四人盟誓:一生为国铸器,不争名利,不负苍生。
>成员:LZY、DMY、ZCZ、LYM。”
LYM?
我心头一震。
这个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档案中!
立即调取“拾穗者”
数据库,搜索与“LYM”
相关的线索。
结果令人震惊: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名单中,有一位名叫“李允明”
的工程师,曾任职于国防科委第七研究院,代号“713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