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黎。”童瑶打断了他,她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晰,“未来不是只有一条路,也不是只有考上顶尖大学才算成功。重要的是,你得找到你自己想走的路。”
她没有说“没关系,我会等你”,也没有给他不切实际的安慰。她只是告诉他,要找到自己的路。
那天晚上,林黎失眠了。他第一次开始真正严肃地思考“未来”这个沉重的词语。
我的路在哪里?
童瑶的问题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审视自己的兴趣。
他发现自己对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历史事件、地理变迁兴趣缺缺,但对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奇闻异事、各地的风土人情、甚至一些古老的习俗传说却听得津津有味。
他想起小时候,爷爷总爱跟他讲些老辈人传下来的讲究,什么屋宅朝向、物件摆放,虽然觉得迷信,但他却总能听得进去。
一次偶然,他在学校图书馆角落发现了一本蒙尘的《周易浅释》,鬼使神差地借了回去。晚上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那些阴阳五行、八卦爻辞如同天书,却又隐隐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他去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古老的智慧。
他开始利用零碎时间,偷偷查阅相关资料,从《葬书》到《撼龙经》,从河图洛书到奇门遁甲基础。
他发现自己对这些看似玄奥的东西,有着出乎意料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那些复杂的卦象、星宿、五行生克,他往往能很快理清头绪。这和他学数理化时的吃力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甚至尝试着用学到的一点皮毛,去分析自家老宅的布局,居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连他爸听了都啧啧称奇,说有点他爷爷当年的影子。
一种奇异的、被点燃的感觉在他心中升起。或许,他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擅长的东西,不在主流赛道上?
这股新发现的兴趣让他暂时从成绩的焦虑中抽离出来,眼神里也重新有了光彩。他迫不及待地想和童瑶分享这个“新大陆”。
一个周末,两人在图书馆学习间隙,林黎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童瑶,我好像找到我感兴趣的东西了!”
“是什么?”童瑶从题海中抬起头,有些好奇。
“风水!玄学!就是《周易》那些!”林黎眼睛发亮,小声地跟她讲自己最近的研究,讲得有些兴奋:
“我觉得这里面大有学问,不是简单的迷信,跟环境学、心理学、甚至数学都有关系!特别有意思!”
他本以为童瑶会像以前一样,哪怕不理解也会静静听着,或者吐槽他两句。
但童瑶的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不赞同和担忧:
“林黎,你现在研究这些是不是不太合适?马上就要高考了,时间多宝贵。这些东西……毕竟不是正统学问,对你考大学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分散精力。”
她理性的思维无法理解林黎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沉迷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林黎眼中的光黯淡了些,他试图解释:“我知道,但我就是觉得这个有意思,比我做物理题有意思多了!而且我觉得我好像有点天赋……”
“天赋?”童瑶的语气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没察觉的急切,
“林黎,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高考!考上好大学,才有选择未来的权利。你把这些心思用在正道上,成绩肯定能再提一提。”
“正道?”林黎心里的那点兴奋被浇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否定的委屈和烦躁,
“你觉得研究这个就是歪门邪道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童瑶意识到自己话重了,放缓了语气,
“我只是觉得,你现在应该更专注一些。这些……等高考结束后,你有大把时间去研究。”
但林黎听不进去了。他觉得童瑶根本不理解他,就像所有人一样,只看重分数,看不见他内在的其他可能性。这次谈话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