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买主说:“我们可以付您350万美元,但一个子也不能多给了。”
不到一个小时,买卖成交了。而卖主获得的远远要高出他希望获得的。
可见,沉默让卖主获得了利益。这是因为,沉默可以避免暴露自己的底牌,避免自己失言。
犹太商人认为,凡事都有先有后,不是你先,就是他先。谈生意中的报价也一样。到底是先报价好,还是后报价好,有人说先下手为强,也有人说以逸待劳。不过在谈生意当中,有一个原则是最好别抢先报价,除非对方比你更精于此道。
谈生意的信号中最强有力的信号是第一次发价的高低,从各方对另一方提出的开局要求开始建立了双方的预期值。第一个要求设立了交易的一个外边界。
对于任何一项提议,应当先花时间去考虑一下,看看当时的形势是否需要某种时机的选择,或者你是否可以利用时机的选择得到好处。在没有考虑清楚时,不要轻易地给予什么答复。
可是,谈生意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利益。对于买方而言,他所付出的价格里,除了金钱外还包含了对卖方的信任。从买方的观点来看,卖方的信用犹如卖方所提供的货物及服务,都是交易的一部分。因此,在谈生意时,双方必须互相提供资料,这是唯一可使双方交易顺利进行的方法。
在过去,商业口号是“让买方自己去担心吧”!就是说,卖方对于自己的商品成本材料等有关资料是密不外泄的,商品是好是坏,全由买方自己去判断。随着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信用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
到了今天,“让买方知道”变成了就尽量设法向对方提供种种有关的资料和“证据”,顾客有权利了解所购买产品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其成本构成。充满竞争的现实,让我们不能将自己某些真正秘密轻易透露。慢慢地展现自己的力量,比马上透露出全部力量更有效。给对方一段适当的时间来适应和接受我们的观念,慢慢展现会加强对方的了解,促进意见改变的可能性。
有时候,谈判双方或单方会急欲获得某种程度的协议。譬如,你想买进对方所持有的某种颇具影响力的资产。那么,为了不让对方察觉到你的意图,你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可以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也可以声东击西。总之,如果被对方察觉到你“购买欲极强”的意图,他必然会想尽办法来对付你,使你难遂所愿。
如今,多数买主和推销员,特别是那些大公司里的这些人,都生活在一个理想世界里,他们忽视谈生意中间谍和窃听的可能性,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不曾想到会发生这些事。但是,商业间谍在谈生意中已成为不断增长的事实。所以,犹太商人主张把自己的嘴巴裹得越严实,谈判的安全系数就越大。
在指定雇员参加大型谈判之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筛选,要建立严格的情报收集、分析和保存安全的程序,只给那些需要知道的人以接触数据的机会,同时也要严格控制进入工作区的人员。严肃的保密政策对违背公众利益的东西持强硬立场,它可杜绝任何形式的泄密。
厚黑学主张,面对对手时,先用强大的威势把对方震慑住。厚黑商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威严和影响力。
在谈判中,犹太商人给人的感觉是学识渊博,滔滔不绝,他们从来不会让人觉得冷场,甚至在吃饭的时候,犹太商人也总是能够讲述一些世界见闻来消遣。这让对方都觉得非常佩服。
事实上,犹太商人的博闻强记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努力形成的。
每一位厚黑商人都深知,在商业上需精于“算计”,勤于“记录”。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喜欢记录下来,一方面是记录见识见闻,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记录商业中的信息,以便及时抓住商机。
当厚黑商人把这项本领运用于谈判时,就使对方感受到了压力。
有一次,一个犹太人与人洽谈了一笔生意,双方约定了交货日期。但是,在需要交货时,对方却迟迟不能交货。于是,对方就说:“好像谈判约定的交货日期还没到吧?先生,您是不是记错了?”这时,犹太人总是不慌不忙拿出一个记事本,微微一笑说:“是吗?也许我们记错了,可这张记录是这样的。”对方一看,记事本上清楚地记载着时间、地点、见证人、谈话内容的原始记录。面对这种情况,对方哑口无言。
厚黑商人不耻下问,不将不熟悉的问题弄清楚,绝不轻易谈生意。也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他们做事谨慎小心,在商战谈判中永立不败之地。
在谈判的过程中,不管对方说了什么,只要犹太人认为是重要的信息或者承诺性的语言,他们都会随手记录下来,哪怕在没有纸笔的时候,他们也会用香烟盒里的锡箔纸当做纸张,把信息记录在锡箔纸的背面,回家后再仔细整理。
犹太人非常注重记录日期、金额、期限、地点等信息,这些也成为了犹太人商业交易的备忘录。这也许也是源自犹太人严格按契约办事的原则,他们不相信口头承诺,是因为害怕对方擅自改变约定,从而导致经营上的被动。而只要把对方的承诺记录下来,就相当于契约一样,白纸黑字,让对方无法狡辩,从而使事情按照预期的想象进行,避免了许多不可控的因素。
可见,如果你正被谈判中的商业信用所烦恼,不如学学犹太人,把任何有价值的谈判信息都记录下来,为自己也为对方提供一份证据,更好地保全自己的利益。
7.绵里藏针,变被动为主动
许多人都害怕谈判陷入僵局,但经商厚黑学认为,谈生意一旦陷入僵局,对那些急性子的谈生意者绝对是致命的!因此可以说,僵持战术是专门为急性子的谈生意者而设计的。原因是谈生意只要陷入僵局,时间会无限制地延长,根本看不到有结束的可能——这对那些妄想一鼓作气的谈生意者无异于当头一棒!而厚黑商人则是处理僵局的能手,他们善于从僵局中走出来,主动和解,化僵局为友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谈判渐渐倾向于自己。
有一天,门德尔松在柏林大街上散步时,不小心撞到了穿军服的普鲁士军官身上。
普鲁士军官最讨厌犹太人,他冲门德尔松粗鲁地骂道:“笨猪!”
这时,作为哲学家的门德尔松并没有生气,也没有用粗鲁的语言回敬普鲁士,而是微微弯了弯腰,彬彬有礼地说:“门德尔松。”然后,门德尔松扬长而去。
这时,只剩下普鲁士一个人呆呆地站着,边上的人们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发生摩擦,谈判的时候由于利益关系更是摩擦不断。面对这种情况,无能的人往往努力回击以挽回自己的面子,殊不知,以粗鲁对待粗鲁,不仅无益于自己的面子,而且会使双方的误会及隔阂越来越深。
正确的方法是灵活应变,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对方陷入被动的境地。
我们来看看另一则表现犹太人灵活应变的故事。
费尔南多是一个贫穷的犹太人,他在礼拜五去了一个小镇,但由于身无分文而无法食宿,他便去找犹太教堂的执事,执事对他说:“礼拜五到这里的穷人特别多,每家都住满了,唯有金银店老板西梅尔家例外,可是他从不接纳客人。”
费尔南多肯定地说:“他肯定会接纳我的。”
之后,他就去了西梅尔家,等敲开门后,他神秘兮兮地把西梅尔拉到一旁,从大衣兜里取了一个砖头大小的沉甸甸的小包,小声说:“请问您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
金银店老板眼睛一亮,可是这时已到了安息日,不能继续谈生意了,为了能做成这笔生意,他便连忙挽留费尔南多在自家住宿,到明天日落后再谈。
于是,在整个安息日,费尔南多都受到热情款待。当周六晚上可以做生意时,西梅尔满面笑容地催促费尔南多把“货”拿出来看看。
费尔南多故作惊讶地说:“我哪有什么金子,只不过是想问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而已。”
费尔南多的机智在于巧妙地利用了西梅尔求财心切的心理,而且以错误的暗示让他上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