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文等《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活动》,第24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鉴赏】
毛泽东赞扬秦始皇,主要是为他完成中华民族统一的大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秦始皇的肯定评价,在各种不同的公开场合,先后有过多次。
1958年2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过这么一段话——一股风来,本来是基本上好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成不好的;本来是基本上一个好的人,可以说他是坏人。比如我们对于秦始皇,他的名誉也是又好又不好。搞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没有人讲他好的,自从资本主义兴起来,秦始皇又有名誉了。但是,共产主义者不是每个人都说秦始皇有点什么好处,不是每个人都估计得那么恰当。这个人大概缺点甚多,有三个指头。主要骂他的一条是焚书坑儒……
我跟好多人说过……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所以,一个古人,几千年评价不下来,当作教训谈这个问题,同志们可以想一想。
秦始皇(约前259-前210),即赢政,秦代政治家,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一前210年在位。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死后,他13岁即王位,相国吕不韦、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毐(làoǎi劳矮)擅权专政。公元前238年他亲政后,坚决镇压了嫪毐发动的叛乱。次年,又追究吕不韦推荐嫪毐的罪责,免去了吕不韦的丞相职务。
旋即任用李斯为相、王翦为大将。从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前221年灭齐,赢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10年之间,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秦朝疆域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是秦始皇的首功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要肯定”,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多次强调秦始皇的这一功勋。因为这一贡献意义极其重大:“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第二件功业是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体政体。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了巩固胜利果实,他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大胆创新。
首先,他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全国大统一亘古未有,秦始皇自认为“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如果继续使用“王号”,远不足以显示其胜利的尊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他提出去“秦”著“皇”,采上古位号,号曰“皇帝”。从此,“皇帝”便取代“王”,成为秦王政的称号;并为以后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所沿用。为了建立和神化皇权,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后,紧接着还规定了“后世以计数”,称为“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定为“制”,下达的文书称“诏”,皇帝的印鉴称“玺”。从此,秦始皇头戴“外红内黑”的平天冠,身着玄衣绛裳,独掌了全国的军政财文大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其次,实行三公九卿制。
皇帝之下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丞相有左右两相,为百官之首,总揽政务;太尉掌管军队;御史大夫掌图书秘籍,监察中宫。三公之下设廷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典属国、少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中尉、将作少府、主爵中尉等多位上卿,分管各行政务,他们与三公组成中央政府。三公九卿之官,全由皇帝任免调动,不世袭。
再次,地方实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对六国地区的统治,秦始皇下令废除由来已久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来又增至40多郡。郡是秦代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建制,其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县,县万户以上置县令,不满万户置县长。令、长掌治其县,主要是征发徭役、理讼平贼。县下令乡,乡有啬夫、三老和游徼。乡又由里组成,里有里正。
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制度。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制,这就建构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大大地巩固了秦王朝的统治。
秦始皇的第三个贡献是,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
秦早在商鞅变法时,就曾根据李悝的《法径》,“改法为律”,着手制定成文的律令。秦始皇根据维护统治的实际需要,又将商鞅以来的律令加以补充、修订,形成了统一的内容更为缜密的《秦律》,颁行全国。秦律竭力维护封建制度。
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严禁对封建国有土地和地主私有土地的侵犯。严禁贫苦农民和奴隶逃亡,尤其重视对“盗”、“贼”的制裁。
二、继续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
秦灭六国后,六国的许多兵器散入民间,有的甚至埋藏起来。为了防止六国旧贵族及其残余势力利用这类兵器,伺机反秦,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前221年)兼并战争一结束,就下令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锤”,又铸铜人12个重各24万斤,“置廷宫中”。还下令“坏诸侯之城”,拆除各国的旧城郭,掘通壅河自利的堤防,平夷便于据守的险阻。
还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措施,其中最著名的是“徙天下富豪于咸阳12万户”。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对于继续打击六国尚存的反秦势力有一定积极作用。
三、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开始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以及统一货币,是加强统治、维护统一诸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以秦字为基础,简化字形,整理为小篆,作为全国规模化的文字;除法定的小篆外,在社会上还流行着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