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真的关心教育公平,那就请把围墙拆了,把钥匙交出去。
让知识回归它本来的模样??自由流动,生生不息。”
掌声响起时,陈着看见前排一位白发老者摘下眼镜擦拭眼角。散会后,周研究员低声告诉他:“上面决定暂缓出台管理办法草案,改为开展为期半年的实地调研。”
走出会场,天空放晴。远处滇池波光粼粼,一群候鸟掠过水面,飞向南方。
回到总部,陈着发现办公桌上多了一份快递。寄件人栏写着:云南省福贡县普拉底乡腊早村完全小学。打开后,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封面用铅笔写着《我们的语文课本》。
翻开第一页,是一篇学生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是个手机。
>它不会笑,也不会骂人,但它教会我读课文、写日记。
>每天晚上,妈妈坐在我旁边,我们一起听课。她学得比我慢,但她从不放弃。
>上周,她第一次给我签字,手抖得很厉害,墨水都晕开了。
>可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签名。
>现在我知道,老师不一定有编制,不一定拿工资,只要愿意教,谁都行。
>所以我也想当老师,教奶奶认数字,教弟弟拼音。
>总有一天,我要让全村人都会写字。
后面几十页,全是类似的文章、图画、手抄课程表。最后一页,贴着一张合影??十几个孩子围坐在土操场中央,举着写满字的纸板,上面齐声喊出一句话:
**“我们都在上学,只是不在同一个教室。”**
陈着把这本书放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当晚,他在协作平台写下新的愿景宣言:
>未来十年,我们将见证这样的图景:
>在内蒙古草原,牧民用蒙语讲解气象卫星云图;
>在福建渔村,退伍老兵教年轻人做电商直播卖海鲜;
>在重庆吊脚楼,退休护士组建“银发助学团”,一对一辅导留守儿童;
>在深圳城中村,外卖骑手利用午休时间集体学习英语,只为听得懂顾客的需求。
>
>到那时,人们不再问“你在哪里读书”,而是问“你现在在教什么”。
>因为真正的教育,早已超越校园围墙,
>成为亿万普通人相互点亮的过程。
凌晨三点,他又一次登上楼顶。城市依旧灯火通明,但这一次,他不再感到孤独。他知道,在千万个角落,有无数双眼睛正盯着屏幕,一笔一划地改写人生。
北斗依旧高悬,而人间的星光,已然连成银河。
他掏出手机,给父亲的老号码发去一条短信??尽管那部旧手机早已停机多年:
“爸,咱们修的不只是电器,是通往未来的路。现在,很多人走上了这条路。他们都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