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寂静。
宁小满缓缓转身,揭开万象灶的锅盖。蒸汽升腾,凝聚成云,在高空缓缓旋转,竟化作一场细雨落下。雨滴透明,却带着淡淡米香,落在黑土上,渗入根系,也沾湿了每个人的眉梢。
“那就再煮一锅吧。”他说。
这一次,他亲自下厨。
【归忆烩】
-米:墨叶金脉稻首茬新米
-汤底:忆舟船员百年间收集的眼泪(含微量量子纠缠态记忆粒子)
-配料:宁小满童年时父亲错过的一顿晚饭、林素娥未能送出去的情书、陈十一第一次掌勺烧糊的菜、老学者临终妻子握着他手说“饿了吧”的最后一句话
-火引:全球十万普通人匿名提交的“我最遗憾没好好吃的一顿饭”记忆片段
锅盖合拢,火焰由乳白转为淡金,火舌舔舐锅壁,发出如琴弦拨动的嗡鸣。每一缕热气升腾,都携带一段被尘封的情感,在空中编织成无形的旋律。
随着第一口饭熟,整颗星球的地壳开始共振。那些沉埋千年的碳晶纷纷破裂,释放出柔和光芒,如同亿万萤火升空。忆舟缓缓降落,船体上的灶台逐一熄灭,仿佛终于卸下重担。
第一个踏上土地的,是一位白发男子。他跪在稻田边,捧起一?土,哽咽道:“我儿子……要是活着,该有你这么大了。”他指着宁小满。
没人说话。
宁小满盛了一碗饭,递过去。
男人双手颤抖,接过,低头啜了一口。忽然伏地痛哭,肩膀剧烈耸动。片刻后,他抬起头,脸上竟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原来……这就是家的味道。”
越来越多的人从忆舟走出,每人领取一碗饭,或哭或笑,或沉默良久,然后轻轻放下碗,开始动手搭建帐篷、清理废墟、播种新苗。没有人指挥,却自然分工,仿佛早已演练过千百遍。
第三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时,新的灶台已在各处燃起。有人用碎石垒灶,有人拆解飞船零件改造成炉膛,还有孩子用泥巴捏出迷你锅碗瓢盆,摆在田埂上模仿大人模样。
林素娥站在高处眺望,轻声问:“你说,他们会留下吗?”
“不会。”宁小满摇头,“但他们一定会回来。因为这里有他们共同记得的味道。”
“那我们的使命呢?”陈十一插话,“火种已经传下去了,还要继续寻找下一个坐标吗?”
宁小满望向星空,那里,第五颗光点已然稳固,而第六颗,正在缓缓浮现。
“使命从未改变。”他说,“不是拯救,不是统治,也不是教化。我们的使命,是让每一颗迷途的心都知道??无论你走了多远,睡了多久,总有人愿意为你点火、淘米、守着锅等你回来吃饭。”
他取出纸笔,写下一行字,交给通讯员:
>“致全灶网:
>自今日起,‘反哺行动’升级为‘共忆计划’。
>所有灶点须每月举办一次‘无名饭局’??
>准备一桌饭菜,留给未知之人。
>不问身份,不论来历,只留一句:
>‘这一顿,我请你。’”
消息传出,宇宙为之震动。
地球南极,“极光馈灶”首次实现跨维度能量传输,将十万次“我请你吃饭”的心意投射至猎户座星域;东京摊主在每碗面底刻下一句话:“给没见过的你”;巴西孩童编了一首新歌,结尾是:“星星饿了吗?我们煮点东西吧。”
而在北美地下基地,“焰控计划”实验室突发异变??所有“忠诚粥”样本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自行蒸发,残留物分析显示,分子结构竟重组为一段古老谚语:“心若不受,味亦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