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梁山,群情激愤。
“不能再等了!”武松拔剑斩断桌角,“我们现在就出发!”
宋江起身,取下墙上七星宝刀,亲手交予武松:“这一战,不为封侯,不为功名,只为不让子孙后代跪着活着。”
翌日黎明,梁山战鼓震天。
五千精锐分乘百艘战船,顺运河而下,转入卫河,直趋河北。另有三千轻骑由林冲率领,穿越太行小道,迂回包抄敌后。鲁智深则带领僧兵与民夫,在忻口构筑防线,埋设地雷、陷坑、拒马。
途中,戴宗带回诸葛亮回信:
>“国难当头,岂敢独善其身?吾即日起程,赶赴太原,与尔等共守最后一道长城。”
另附一道密策:
>“金军虽强,然深入险地,补给艰难。可用‘疲敌六策’:夜袭粮道、焚其草场、断其水源、扰其斥候、诈降诱敌、伏兵夹击。使其师老兵疲,不战自溃。”
武松读罢,仰天大笑:“有诸葛先生在,何愁敌不破!”
七日后,梁山军抵达忻口。
此时,金军前锋已逼近石岭关,旌旗蔽日,铁蹄轰鸣。完颜宗弼骑赤焰马立于阵前,冷笑:“区区草寇,也敢挡我铁骑?传令下去,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黄昏时分,狂风骤起。
武松亲率五百死士,趁着夜色摸入敌营后方,火烧粮车三百辆,斩杀押运千户三人。与此同时,林冲伏兵突起,截杀溃逃士卒,缴获战马两千匹。
次日清晨,金军因缺粮骚动,士气大跌。
第三日,诸葛亮arrive,带来三万民兵支援,并启用“疑兵之计”:夜间点燃无数篝火,擂鼓呐喊,伪造大军压境假象。
第五日,鲁智深率僧兵发动自杀式冲锋,以血肉之躯堵住突破口,重伤不下阵,吓得金军胆寒。
第七日,天气突变,大雪封山。
完颜宗弼被迫撤军北返,途中遭林冲伏击,损兵过半,连帅旗都被夺走。
太原保卫战,胜利告终。
捷报传回临安,朝野震惊。宋高宗亲自下诏褒奖,欲封武松为“护国将军”,赐宅邸、金银、田产。
使者抵达梁山时,武松正在湖边磨刀。
他听完圣旨,只淡淡一笑:“劳烦大人转告陛下??武松不受官,不贪财,只求一件事:请开国库,赈济北地流民;请赦免所有因抗金被贬的将士;请允许梁山义军编入边防,共守疆土。”
使者无奈而返。
数日后,朝廷果然下旨:免除河北三年赋税,恢复种师道官职,设立“义勇营”,凡民间抗金武装,经审查合格者,可纳入军籍,享受粮饷。
百姓欢呼,称之为“武松新政”。
而武松并未停留。
他在聚义厅前立下一碑,上刻四个大字:“山河无恙”。
然后转身离去,带着姚承珊,踏上北疆之路。
身后,梁山战旗飘扬,新一批少年勇士整装待发。
风雪漫天,天地苍茫。
而在遥远的汴京城废墟之上,一个白发老僧拾起一块残砖,轻轻擦拭,露出当年“靖康”二字。他喃喃道:“孩子们,终于有人替我们报仇了……”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