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僧影向峨眉。”
路人纷纷投钱,称奇不已。
我驻足听完,默默放下一枚金锭。
老人颤巍巍接过,忽然抬头,虽目不能视,却似直望我心:“这位施主,可是当年写下‘我命由我,不由天书’之人?”
我心头剧震:“你怎么知道?”
他笑了:“因为那本书,我也曾看过一页。上面说,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别人写的。当你开始怀疑故事的真实性,故事本身就开始改变了。”
我久久无言,最终只留下一句话:“老人家,若您再唱下去,请加上一句??”
“哪一句?”
“**真正的英雄,不在书中,而在选择善良的每一个普通人。**”
说完,我转身离去,身影没入熙攘人群。
当晚,我再次翻开《天龙八部》。
书页空白如初,仿佛一切从未发生。但我知道,那不是遗忘,而是解脱。因果已偿,轮回已断,这本书完成了它的使命。
我把书锁进檀木匣中,置于书房最高一层。
从此以后,我不再是书中人,也不再是执笔者。我只是赵祯,一个曾为王十三年的皇帝,一个见证过神魔交锋、人性挣扎的凡人。
第二日早朝,我下诏废除“天书祥瑞”制度,严禁各地上报怪力乱神之事,违者以妖言惑众论处。同时重启科举殿试,广纳寒门子弟,尤其鼓励边远州县学子赴考。
有御史谏言:“陛下近年举措,皆似有意淡化‘天命所归’之说,恐动摇国本。”
我淡然一笑:“国本何在?不在谶纬,不在符命,而在民心。百姓吃饱穿暖,孩童有书可读,老人有所养,冤屈有人管??这才是真正的天命。”
退朝之后,我召见太医院首席医官,询问赵佣身体状况。对方答曰:“殿下脉象平稳,气血充盈,已无丝毫毒素残留。唯一异状,是左臂内侧浮现一枚淡青色印记,形如飞鸟展翅,触之微温。”
我掀开自己左臂衣袖,露出同样一枚印记,颜色更深,轮廓更清晰。
医官惊骇欲跪,我摆手制止。
“不必声张。”我说,“这是‘逍遥帖’最后的烙印。凡是真正读完并改写命运之人,都会留下痕迹。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黄昏时分,我来到皇宫后苑的藏书阁。
这里收藏着自太祖以来的所有秘典、禁书、野史笔记。我命人取出一本尘封已久的《契丹秘史抄本》,翻至其中一页,赫然写着:
>“天庆十年,北地现异象,七星连珠,紫微动摇。有僧曰:‘天龙将降,代代相传,一人承劫,万人得渡。’”
我又翻出《吐蕃伏藏经》残卷,上面亦有类似预言:
>“当汉地紫微星与雪山不动明王同时亮起之时,失落的王者将重返人间,携逍遥之心,断轮回之链。”
这些文字,过去被视为荒诞不经,如今看来,竟隐隐串联成线。
我闭目思索良久,提笔在册尾添上一笔:
>“预言之所以成真,是因为有人相信它会成真。破除迷信的最好方式,不是否认奇迹,而是让更多人成为奇迹的缔造者。”
合书之际,窗外春风拂面,檐角铜铃轻响。
远处传来赵佣朗朗读书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推开窗,看见一群孩童正在宫墙外追逐嬉戏,手中拿着纸扎的风筝,笑声清脆如铃。
其中一个孩子仰头望天,忽然喊道:“快看!北斗七星旁边,好像多了一颗小星星!”
众人抬头望去,果见夜空之中,紫微帝星之下,一点微光悄然浮现,虽不及诸星明亮,却坚定闪烁,如同新生的希望。
我嘴角微扬,轻声道:
“那是属于下一个时代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