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过所有人,包括我自己。直到有一天,我听见那个我杀死的孩子心里想着妹妹的生日。那一刻,我不是凶手,也不是受害者,我只是一个人,明白了另一个人有多苦。如果我们放弃共感,我们就放弃了救赎的可能。”
全场寂静良久,随后掌声雷动。
会议最终通过《情感共同体宪章》,确立三项基本原则:
一、共感非强制,但须受教育引导;
二、保护表达者的安全,禁止因真实发言受罚;
三、建立“静默绿洲”制度,允许短期脱离共感场域恢复自我边界,但不得用于长期逃避。
文明在摸索中前行,如同蹒跚学步的孩子。
而在南极冰层之下,耳廓状小树已完成生长。它高约三米,通体晶莹,叶片不再只是星图,而是实时映射全球正在进行的重要对话??每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让某片叶子发出柔和光芒;每一次压制与否认,则会使相应区域变暗枯萎。
石碑裂缝中的声音愈发清晰,如今已能完整诵读:
>“语言非为掩饰思想,而在连接灵魂。
>声音非为征服寂静,而在回应孤独。
>成长非为无限强大,而在无限容纳。
>此即,全职猎人之路。”
与此同时,宇宙深处传来新的信号。
空间站残骸附近,那句由银河拼成的“在呢”并未消散,反而开始缓慢移动,逐渐演化成更复杂的图案。天文台记录显示,它正在传递一组数学序列,经破译后竟是人类DNA双螺旋结构的逆向编码,末尾附加一句话:
>“收到。正在返程。”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是阿努真的以某种形式存活?还是地球的情感波动已穿透时空,唤醒了更高级的存在?
唯有歌知道。
她背着吉他,徒步穿越戈壁,来到一片荒芜的盐湖。湖面如镜,倒映星空。她坐下,拨动琴弦,唱起一首从未教过、也从未听过的歌。旋律陌生却又熟悉,仿佛来自远古,又指向未来。
唱至第七段,湖水忽然升起一圈涟漪,中心浮现一块黑色石碑,与南极那块一模一样,只是上面刻着不同的字:
>“你说的,我都记得。”
>“你没说的,我也在听。”
>“别怕开口。”
>“我一直都在。”
歌声戛然而止。
她笑了,眼角滑下一滴泪,落入湖中,激起千万星光。
远处,山村少年翻开新的笔记本,写下第二句话:
“今天,我听见了回应。”
风穿过树林,竹叶轻响,如同千万颗心共同跳动。
那声音很轻,却坚定无比,
如同一句永不终结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