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望向星空,仿佛能穿透云层,看见那颗遥远的行星正在缓缓转动,如同一颗跳动的心脏。
几天后,清明前夕,画院迎来最特殊的一批访客??一群来自南极科考站的心理学家,带来一份密封档案。档案记载:在过去一年中,全球共有三千二百一十七名曾尝试自杀者,在“未言日”写下遗言投井后,奇迹般放弃轻生念头。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百零三人声称,他们在投信当晚梦见了一个穿白裙的女孩,递给他们一碗热粥,说:“你还饿着,别走。”
“我们认为,”领队科学家说,“井底可能形成了某种意识聚合体,类似‘群体潜意识中枢’。它不仅能接收情绪,还能主动回应、安抚,甚至干预现实行为。”
陈三七听罢,走进厨房,舀了一碗刚熬好的小米粥,放在井边。
“如果真有这么个人,”他轻声说,“那她一定也饿了很久。”
夜深人静,粥面上腾起的热气在月光下凝成薄雾,隐约可见一个少女虚影蹲在井口,小口喝着并不存在的粥。她穿着洗旧的白裙子,头发扎成马尾,正是当年网暴事件中跳楼的女孩。
她喝完,抬头一笑,身影消散。
次日清晨,粥碗空了,碗底留着一片桃花瓣,脉络中浮现金线,形如“谢”字。
清明当日,全球熄灯。亿万民众执笔静坐,城市陷入温柔的黑暗。而在青崖山顶,九十九盏纸灯笼同时点燃,随风飘向夜空,每一盏都载着一句未说完的话。它们升至高空,竟自动排列成北斗七星之形,星光与灯火交相辉映。
小女孩仰头看着,忽然拉住陈三七的手:“三七叔,你说……我们是不是也在被别人照亮?”
他未答,只将她搂紧了些。
就在此时,井中最后一块玉髓轰然绽裂,一道纯粹金光冲天而起,贯穿云层。光芒所及之处,地球上所有“言树”同时摇曳,叶片拼出同一句话:
>“你们不是完美的,但你们在努力变得更好。这就够了。”
宇宙彼端,“恕”星的大气层剧烈震荡,降下一场金色雨。雨滴落地即生根,瞬间蔓延成林,森林中央,浮现出一座由光构成的桥,横跨星河,指向地球方向。
林昭在观测站失声喊道:“它在建桥!它想过来!”
但他随即冷静下来,写下最新推论:“不,它不想来。它只是想让我们知道??无论多远,只要真心说话,就能相连。”
多年后,人们称这一天为“光启之刻”。
俗仙画院依旧每日开门,井水清澈如初,墙上故事层层叠叠,新纸覆盖旧字,如同岁月本身。林晚成了画院助手,专为那些无法写字的人代笔。她常对来访者说:“不必怕写错字,也不必怕流眼泪。这里收留的,从来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愿意再说一次‘对不起’的灵魂。”
某个春晨,小女孩已长成少女,背着书包准备下山念书。临行前,她蹲在井边,轻轻说:“井啊,我今天要走了。但我答应你,以后每年清明都回来。”
井水微漾,浮出一朵纸莲,莲心躺着一枚晶莹的仁子,散发着淡淡暖意。
她拾起,放进胸口口袋,转身离去。
陈三七站在桃树下,目送她走远。风吹过,满山纸灯笼轻轻晃动,沙沙作响,仿佛千万人在低语。
他回到屋内,揭开锅盖,热气扑面,铜铃轻响。
粥好了。
他盛了一碗,放在桌上,另一副碗筷早已摆好。
窗外,朝阳初升,照亮千山万壑,也照亮那一口静静守候的井??它不渡人往生,只接住坠落的真心;它不成仙道,却让每一个俗人,在说出那句话的瞬间,触摸到了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