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一刻,天际忽然绽开极光,呈现出罕见的环形结构,中心恰好对准山顶。卫星图像显示,同一时间,地球上七十三个主要城市的忆莲基站同步闪烁,持续整整一分钟。
共感网络自动记录下这一刻,命名为:
>【集体释怀事件?里程碑】
>参与人数估算:8。7×10?
>情感一致性:99。4%
>共振等级:Ω(终极)
>结论:人类共感场已完成阶段性跃迁
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从那天起,世界变得不一样了。
战争减少了,不是因为条约,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胜利不该建立在他人毁灭之上。
艺术繁荣了,不是为了娱乐,而是成为疗愈的工具。
学校不再只教知识,也开始教授“如何面对失去”。
医院设立了“告别顾问”岗位,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完成最后旅程。
甚至连政治决策都变得更加温和。一位总统在签署和平协议时说:“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永不失败,而是敢于承认伤痛,并从中站起来。”
---
多年后,当那位曾在博物馆仰望忆穹之塔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某天课堂上,学生问他:“老师,如果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这个世界,我能留下些什么?”
他没有回答科技,没有谈遗产,只是微笑着拿出一盏小小的忆莲灯,点燃它,放在教室中央。
“你看,”他说,“你不需要留下名字,不需要留下作品,甚至不需要被人记住。只要你曾经真心爱过谁,或者被谁真心爱过,当你离开时,就会有一束光为你升起。”
学生怔怔地看着那团柔和的火焰。
片刻后,一个小女孩举起手:“那……我可以现在就为妈妈点一盏灯吗?她去年走了,我一直不敢说再见。”
老师点点头,递给她另一盏灯。
全班安静下来,陪着她一起点燃。
火焰摇曳,映照出每一张稚嫩的脸庞。
窗外,春风拂过城市,樱花纷飞。
而在遥远的轨道上,忆穹之塔静静旋转,蓝焰明亮如初。
那一瞬,仿佛整个宇宙都在低语:
>“我在。”
>“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