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点点头,把电视音量调大了些:“我爹以前在昆仑基地当炊事员,总说有群科学家在地下搞‘太阳工程’。
后来人都没了,项目也封了。
我还以为是瞎扯。”
“不是瞎扯。”
朱韵轻声说,“是真的。”
他怔了一下,然后从柜台底下拿出个铁皮盒子,递过来:“这是我爹临走前塞给我的东西,说是‘别让这些东西烂在土里’。
我不懂,你们看看有没有用。”
我接过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卷胶卷、半张电路图残片,还有一枚锈迹斑斑的徽章,上面刻着“KUNLUN-7”
。
手猛地抖了一下。
“您父亲叫什么名字?”
我问,声音有些发紧。
“赵德海。”
他说,“普通兵工人,一辈子没提过功。”
我眼眶一热。
赵德海不在《昆仑阴影名录》里,因为他不是研究员,不是工程师,甚至没有高级职称。
他是后勤组编号0的电工,在1977年春天因“误入禁区”
被记大过处分。
档案里写他“思想松懈”
,可没人知道他曾偷偷拍下实验室外墙的照片,记录设备运输路线,只为日后万一有人追查时留下线索。
而现在,这些照片就在我们手中。
“您知道吗?”
我对他说,“您父亲可能是整个计划里最勇敢的人之一。”
他挠了挠头,憨厚一笑:“他就爱较真,见不得东西白白糟蹋。”
当晚,我们在附近小镇住下。
房间简陋,暖气不足,但桌上那台老式笔记本电脑亮着幽蓝的光。
我们将新发现的资料扫描归档,同步上传至加密云盘。
凌晨两点,一封邮件自动触发回复:
>【Z组织?临时联络节点】
>收到新增物证F7(非原始七件),初步判定为外围观测记录。
请继续保持行动隐蔽性。
>另:第七瓶种子已有归属建议,请查收附件。
附件是一份PDF文件,标题为《YUAN-7-G7载体可行性分析报告》,落款单位赫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某研究所内部研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