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心将成,真声须应。七贤遗音,尚存其六。”**
“六位贤臣尚未陨尽?”陈砚震惊。
林知微摇头:“不,是他们的‘心声印记’还在。当年七贤立誓之时,各自留下一段灵魂烙印,藏于天下不同之处。只要集齐六音共鸣,便可唤醒第七道守护之力,镇压伪心。”
“可如今只剩你我,如何寻访六音?”
“不必我们去找。”林知微望向窗外,“是它们,会来找我们。”
三日后,第一道回应降临。
清晨,一名盲童沿街乞讨至书院门口,忽然停下脚步,哼起一支古怪童谣。歌词荒诞不经,却让林知微浑身一震??这是二十年前,第一位贤臣周文远教给孤儿们的暗语歌!据传他死后,灵魂融入市井童声,唯有至纯之心能唤醒其回响。
林知微立刻请盲童入内,奉茶问话。孩子茫然摇头:“我不记得学过这首歌,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一位穿灰袍的老先生对我说:‘告诉林知微,我在孩子们的声音里活着。’”
当晚,第二道印记显现。
庐州城外一座破庙中,一位疯癫老尼突然清醒片刻,提笔写下百字箴言,内容正是第二贤臣慧觉师太毕生所悟的“慈忍十二戒”。写毕倒地,再未言语。弟子将其送往书院,途中发现她掌心藏有一枚玉符,刻着“恕”字残纹。
接着,第三音来自东海渔村??一名老渔夫出海遇风暴,船毁人亡前,竟在礁石上刻下第三贤臣墨夷子的绝笔诗:“浪打孤舟碎,心随明月归。”海水退去时,诗句发光三日不灭。
四、五、六音相继而至:第四贤臣的琴谱现于战鼓裂纹之中;第五贤臣的药方显现在瘟疫患者痊愈后的舌苔图像上;第六贤臣的剑诀,则由一名幼童在沙地上无师自通画出,画完便昏睡三日,醒来全然不知。
六音齐聚书院那夜,天地寂静。
林知微率众人将六件信物摆于梅树之下,依《光明册》所示,以心火点燃七盏灯。刹那间,六音共振,空中浮现六道虚影,正是六位贤臣的残魂。他们彼此相视,齐声开口:
“吾等虽逝,志未央。今传最后心印,交予承道之人。”
话音落下,六影合一,化作一道金光,射入林知微眉心。
他闷哼一声,双膝跪地,脑海中炸开无数画面:
??看到展昭年轻时在刑场斩断枷锁,放走无辜囚犯,却被贬边疆;
??看到沈无痕母亲临终前握住他的手:“儿啊,恨比爱更容易,但别让它赢。”
??看到苏婉儿父亲为保护《仁宪》原稿,投身火海前的最后一笑;
??看到自己师父在雪地中对他低语:“记住,真正的律法,永远走在诏书之前。”
最终,一切归于一句古老誓词:
>“我以心立约:不惧黑暗,不说假话,不舍一人,不负此生。”
林知微睁开眼,泪水滑落。他站起身,对众人道:“走吧。这一次,不是去救心树,而是去埋葬谎言本身。”
队伍再度出发,规模却已不同。此次随行者逾三千人,不仅有传灯会成员,更有自发加入的百姓、退役士兵、江湖游医、戏班伶人,甚至几位曾效力圣心监而后悔悟的官员。他们携带乐器、书籍、药箱、锄头,也有人只背一口锅、一把伞,却坚定前行。
沿途,他们不再隐藏行踪。每经一村一镇,便公开宣讲归墟之战、伪仁宪之祸、心树真相。起初有人怀疑,有人驱赶,甚至有地方官下令围捕。但当一位母亲当场讲述自己儿子因说错一句话被处死的经历时,全场恸哭;当一名老兵展示身上烙着的“逆仁”字样时,围观百姓怒吼着砸了当地衙门。
人心如春冰解冻,裂纹蔓延千里。
抵达雁门关外三百里时,已是寒冬最深处。雪原茫茫,孤庙矗立如墓碑。庙门前插满黑白旗幡,写着“涤罪”“清心”等字样。四周结冰湖面上,数千信徒盘膝而坐,双眼呆滞,口中机械重复着统一口号。
林知微一行悄然布阵。阿澈率轻功高手潜入庙后,切断连接心核碎片的铜线;陈砚组织百姓在远处点燃篝火,齐声朗诵《试心录》;苏婉儿则带领医者配制“醒神散”,混入风中吹向信徒。
正午时分,林知微独自走向孤庙大门。
门开,赵德全立于殿中,手持黑焰权杖,身后三块心核碎片嗡鸣震动,已隐隐形成一棵扭曲的小树轮廓,枝干如爪,叶片漆黑。
“你迟了。”他嘶哑笑道,“伪心已成形,万民将归顺。你们所谓的‘善’,不过是软弱者的哀鸣!唯有绝对秩序,才能终结混乱!”
林知微平静地看着他:“你说混乱?那你告诉我,为何你不敢让这些人流泪?为何你要封住他们的记忆?因为你知道,一滴真诚的眼泪,就能击碎你千年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