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忽然明白了。
林守言并未真正离去。他成了言川的一部分,成了所有未说出之话的守护者。他无法再以肉身行走人间,却能借每一个愿意发声的人之口,继续前行。
于是她召集学生,宣布一件大事:
“从今日起,通言书院不再只教写字。”
孩子们睁大眼睛。
“我们要学的第一课,是倾听。”她说,“听风里的哭声,听墙后的低语,听那些明明存在却被所有人忽略的声音。然后,帮他们写下来。”
书院改制,课程重编。除识字算数外,增设“心声课”:每周一次,学生需走访邻里,记录至少一句他人未曾说出的心里话,并代为书写提交赎言堂。
起初有人畏缩,怕惹是非。直到有个小女孩带回一句话:
>“我丈夫打仗死了,可村里说我该改嫁,不然就是不吉利。”
此话上报后,赎言堂派出使者调查,竟发现该妇人丈夫实为抗敌殉国,却被上司冒功,尸体抛入乱坟岗。真相大白后,朝廷追封烈士,赐匾“忠烈之家”,全村羞愧叩首。
自此,“心声课”名声大噪,周边村落争相送子女入学。
一年后,类似书院在各地兴起,皆以“通言”为名,形成网络。赎言堂借此建立“民声驿道”,由专人骑马传递心言,最快七日可达京都。
而最令人震撼的变化,发生在皇宫内部。
新帝下令拆除禁宫所有铜镜,换成透明水晶。每当月圆之夜,这些镜子便会自发映出民间最新上传的心声。有赞美,有批评,有恳求,也有诅咒。
大臣劝谏:“陛下,此等秽语岂容直视?”
新帝冷笑:“若连听真话的勇气都没有,何谈治国?”
他命人在御书房挂起一幅巨图,上绘全国地图,凡有重大心声涌现之地,便点亮一盏灯。如今,那图上已是星罗棋布,几乎没有空白之处。
某日,一盏新灯在西南边境亮起。
内容是一封匿名信:
>“我们驻守边关三年,从未见过朝廷粮草。吃的都是自己种的野菜。将军却每日大鱼大肉,还逼士兵卖妻换酒。若不信,可派人查验营后枯井,底下埋着十二具尸骨。”
新帝当场召见兵部尚书,限三日内查明。结果令人发指:该将领不仅克扣军饷,更私通敌国,企图献城求荣。
叛乱平定后,新帝亲自前往边关抚恤将士。当他看到士兵们啃着树皮坚守岗位时,跪地痛哭:“朕食玉馔,尔等啖草根,何以为君?”
回京后,他颁布《言责律》:凡官员辖区出现三起以上未被回应的重大心声,视为失职,立即罢免。
天下震动。
官吏再也不敢装聋作哑,纷纷主动走访民间,收集民意。甚至出现“抢民声”现象:地方官争先恐后解决百姓诉求,只为留下美名。
然而,光明之下,阴影仍在。
某夜,林清露收到一封密信,无署名,仅有一句警告:
>“有人在造‘伪心声’,试图操控言川。”
她心头一凛。
随即调查发现,确有势力暗中伪造大量虚假心声,内容或煽动仇恨,或诋毁新政,或捏造冤情,目的竟是挑起民变,颠覆赎言体系。
更可怕的是,这些“伪声”竟能通过初语井验证,流入言川。
这意味着??有人掌握了言川的规则漏洞。
林清露立刻赶往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