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井底骤然传来一阵阴冷波动。原本澄澈的水流变得浑浊,一股腥臭气息弥漫开来。紧接着,水中浮现出十二块残碑碎片,每一块都刻着扭曲符文,正是当年被封印的“反言碑”残骸!
“封印破了。”老祭司不知何时出现,拄拐立于林间,脸色铁青,“有人用‘伪信之力’侵蚀玄铁匣??越是被人相信的谎言,能量越强。他们已经找到了污染言川的新法门。”
林守言眉头微皱,俯身凝视井底:“他们在制造‘集体幻觉’。”
所谓集体幻觉,便是通过大量重复、情绪煽动、虚假见证等方式,使谎言深入人心,最终让大众误以为它是“共识”。一旦某种虚假认知成为“多数人相信的事实”,即便后来出现证据反驳,也难以扭转人心。
比如,有人散布谣言:“通言书院教孩子咒骂父母。”
起初无人信,但连续数十份“匿名心声”涌现,内容雷同,情感激烈,再加上地方官刻意推波助澜,短短半月,竟有三成百姓认为此乃事实。
甚至有村庄自发烧毁识字课本,禁止孩童入学。
又如,“新帝实为妖物所化,靠吞噬百姓言语维生”的传言悄然流传。虽荒诞不经,却配有“目击证词”、“高僧预言”、“古籍佐证”,层层嵌套,逻辑闭环。连一些修士都开始观望质疑。
这已非简单的造谣,而是一场针对“真实”本身的战争。
林守言闭目良久,忽而叹息:“要破幻觉,不能只靠揭露谎言,必须重建信任。”
“如何重建?”林清露问。
“让最不可能说话的人,说出最不可能说的话。”他睁开眼,目光如炬,“我要去一趟皇城。”
三日后,京都。
皇宫水晶镜前,新帝正独自伫立。今夜月圆,镜中本应映出万千民声,可此刻画面却混乱不堪:一半是真实诉求,另一半则是汹涌舆情,充斥着对通言体系的谩骂与诅咒。
大臣们纷纷上奏,请求限制赎言堂权力,甚至提议恢复旧律??“妄议朝政者,斩”。
正当他犹豫之际,忽觉殿外风起,廊下烛火齐灭。一道白影穿庭而入,不染尘埃,径直立于殿中。
“陛下。”那人轻声道。
新帝浑身剧震,扑通跪下:“林……先生?!您还活着?”
“我从未死去。”林守言答,“我只是换了种方式存在。”
他伸手指向水晶镜:“您看到的是假象。这些攻击言论,九成出自同一源头??西北‘默庐’,一个专事舆论操控的秘密组织,背后资助者,是前朝余孽与境外妖族勾结而成。”
说罢,他抬手一挥,镜面顿时切换场景:一间地下密室中,数十人围坐案前,每人面前堆满黄麻纸,纸上写着各式各样的“心声”,内容各异,情绪统一??全是愤怒与恐惧。他们并非发自内心书写,而是按照指令批量伪造,再通过特殊渠道投入各地初语井分支,借言川传播。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中,竟有不少曾是最早响应“启言节”的平民代表!
“他们被收买了?”新帝怒极。
“不。”林守言摇头,“他们是被威胁了。家人被囚,子女被控‘曾写反诗’,若不服从,便永世不得翻身。他们写下那些话时,心中充满痛苦与羞愧??而这,正是最强大的污染源:带着真实情感的谎言。”
新帝怔住。
原来最可怕的不是纯粹的虚假,而是掺杂了真实痛苦的扭曲表达。这种声音,连言川都无法轻易识别。
“那该怎么办?”他低声问。
林守言沉默片刻,道:“只有一个办法??公开审判。”
“什么?”
“将所有伪心声来源彻查,抓出幕后黑手,但在判决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
“请讲。”
“让我进入他们的梦。”
三日后,全国通谕发布:凡参与伪造心声者,若能在七日内自首,并配合调查,可免死罪。
与此同时,一场奇异现象席卷全国??凡是曾写下伪心声的人,当晚皆梦见一名白衣男子站在床前,不言不语,只轻轻握住他们的手。
第二天醒来,许多人痛哭失声,主动前往赎言堂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