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点燃了。
不是现代燃气,而是一簇柴火,在废墟中央噼啪燃烧。火焰舔舐着悬空的饭盒,水渐渐沸腾,香气诡异升起??那是混合了霉味、焦糊、还有某种难以言喻的温暖气息,像是无数个寒夜里,一群年轻人挤在灶边抢一口热汤的记忆。
汤沸一刻,老铜盆突然震动,水面炸开数十行字:
**“李桂花,想她妈腌的雪里蕻。”**
**“王建国,对不起偷吃了你那份鸡蛋。”**
**“张秀兰,其实我知道你喜欢我,但我怕影响进步。”**
**“请告诉城里那个孩子,他爸最后说的是‘面条要多煮两分钟’。”**
一行行浮现,密密麻麻,像是整座食堂的灵魂在同一瞬间开口说话。
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走到火堆边,从怀里掏出一只纸折的小锅,放进火焰里。火苗吞没它的一瞬,空中竟响起一阵笑声,年轻、清脆,夹杂着方言口音的打闹声。
饭团闭上眼,轻声道:“你们回来了。”
那一夜,山坡上的火直到凌晨才熄。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那块灶心砖裂开了,从中长出一株野芹菜,叶片鲜绿欲滴。
饭团把它移栽到归心祠门前,浇上百家宴剩下的汤汁。
……
三天后,袁长风带来了更惊人的数据。
“全球范围内,共记录到四百一十七起‘厨房异象’。纽约唐人街一家餐馆的炒锅自动翻炒;伦敦地下室的老砂锅半夜冒热气;东京中华料理店的菜单上突然浮现中文诗句:‘娘,我想吃你包的韭菜饺’。”
他盯着屏幕,声音发紧:“这不是巧合。你的‘回忆汤’机制……正在激活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灶魂’。”
饭团正在给小男孩示范如何甩锅颠勺,闻言停下动作。
“灶魂从来就没消失。”他说,“它们只是睡着了。只要还有中国人在做饭,它们就会醒来。”
“可你控制不了规模!再这样下去,整个饮食文化系统可能崩溃!”
“那就让它崩。”饭团淡淡道,“旧规则管不住人心的味道。”
袁长风愣住。
“你以为我在做什么?”饭团望向远处胡杨树,“我不是在开餐馆,是在修一条回家的路。每一道菜,都是一盏引魂灯。”
袁长风沉默良久,忽然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那是他多年收集的“异常饮食事件”档案,厚厚一叠,封面上写着《灶神纪事》。
“我申请辞职。”他说,“我要写这本书。真实版。”
饭团看了他一眼,笑了:“欢迎加入归心祠编纂组。”
……
秋初,第一批菜谱集装订完成。
封面是饭团亲手绘制:一口大锅悬浮空中,底下百人举筷,蒸汽化作归鸟。扉页写着:“此书献给所有为爱掌勺的人。”
小男孩成了第一个读者。他指着其中一页《白菜豆腐汤》,歪头问:“为什么这道最简单的汤,排在第一位?”
饭团摸摸他的头:“因为最难的是平凡。你妈自杀前最后一顿饭,就是这道汤。她舍不得浪费一颗菜叶。”
男孩低头,许久,小声说:“我想……给她重新做一次。”
饭团带他走进厨房,一步步教他洗菜、切块、焯水、炖煮。当汤成时,香气清淡,却让在来来突然红了眼眶。
“和我外婆做的味道一样。”她喃喃。
汤盛出两碗,一碗放空座,一碗给男孩。
他刚喝一口,眼泪就掉了进去。水面涟漪荡开,浮现一行小字:
**“宝宝,妈妈不是不要你,是疼得太久,忘了怎么笑。”**
男孩浑身颤抖,却坚持把汤喝完。最后一口咽下时,他抬起头,清晰地说:“妈妈,我不怪你。我给你留了汤。”
当晚,归心祠第三格多了一个名字:**林素芬**。烛光下,牌位前出现一只小小的搪瓷碗,里面盛着半碗凉透的白菜豆腐汤。
……
冬至前夕,一辆军用吉普驶入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