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本就豪富,贾敏自己的嫁妆又十分丰厚,手头自然也宽敞些。
石姨娘周姨娘分别给黛玉上下里外做了一整套,贾敏私底下就贴补了他们许多好料子,又叫了银匠来家里,给他们打扬州目前最时兴的首饰。
她的目的很明确,也从来没有背人的意思,就是叫他们好生打扮打扮,多和林如海接触,为林家开枝散叶。
虽然知晓了女儿是重来一世,但贾敏心里还是把她当几岁的娃娃,做这些事情自然都是背着她的。
可林黛玉本就聪慧,又经历得多了,如何看不出来?
对于母亲的苦心,她能够理解,但到底心里不是滋味儿。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能真切地理解了曾经的徐茂行。
——抬眼望去,茫茫人海,却没有一个人能理解自己的理念。偏偏这种理念,哪怕是对着生身父母也不能直白地说出来。
这种身处万人丛中的孤寂,难受得令人窒息。
“玉儿在想什么?”正看书的贾敏趁着翻页的间隙看一眼女儿,就见女儿神情复杂地正看着自己。
“没什么,只是好多年没有见到娘亲了,觉得有些不真实。”林黛玉笑了笑,顺嘴就把自己的真实情绪掩饰了过去。
贾敏不疑有他,放下书册坐到女儿身边,把女儿幼小的身躯密密匝匝地圈在怀里,调侃道:“现在呢?是否有些真实感了呢?”
脸颊紧紧贴着母亲,鼻腔间呼吸的全是属于母亲的味道,林黛玉不由深吸了一口气,不由自主便笑了起来。
她先是用力点了点头,片刻之后终于忍不住问道:“娘亲,你给爹爹纳妾,把两位姨娘往爹爹身上推,真的是心甘情愿的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淑女,她本不该有这种疑惑。
可是徐茂行让她知道,从来如此并不代表就是对的,让她能够正视想到要给丈夫纳妾时心里涌现的不痛快。
这都是人之常情,本来也不是什么羞耻之事。
她前世八十年的人生里,一大半都是和徐茂行一起度过的。纵然三从四德她自小便接受的思想传输。
但对于林黛玉这种脑子聪明,思维又通透的人来说,更先进的思想,本来就很容易挤掉那些腐朽的糟粕。
所以,她更加认可的,还是徐茂行言传身教给她的那一套。
贾敏却不明白女儿复杂的思绪,不以为意地笑着问:“你怎么会这么问?这世间的女子,大多数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说到这里,她又想到了什么,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玉儿,是实话和我说。”贾敏松开女儿,紧紧盯着她的脸问,“那徐二郎是否有个极为得宠的妾,以至于让你重活一次还要耿耿于怀?”
黛玉愕然,心思略转便明白母亲为何会有此问,顿时好笑道:“母亲,凡事都有两面,你为何非要往坏的那一面去想呢?”
贾敏时刻专注她的神情,见她半点作假遮掩的意思都没有,才松了口气,调侃道:“原来是被我那女婿宠坏了!”
她重新抱住女儿,一边在她背上轻轻拍着,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像女婿那样不纳妾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这方面贾敏已经看得很开了。
特别是从林黛玉口中得知,她会因再次孕子把身体熬干,自己再生一个的想法已经彻底绝了。
可是她不生,却不能不为林家的香火考虑。只要林如海一天还想要个儿子继承家业,贾敏就得再做一天的贤惠人。
石氏和周氏都不是多事的人,比起别家的主母,贾敏觉得自己已经够省心了。
她不想和女儿说这些沉重的话题,略提了一句之后,便调侃道:“快跟娘说说,我那女婿对你好不好?只看你如今的样子,我猜着他是对你好的。”说着便笑了起来。
“唉呀,娘!”林黛玉脸上一红,却也并不很扭捏,窝在母亲的怀里低声道,“他是个很特别的人,和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
对那些世俗的规矩礼法,他虽然为了生存不得不遵守,其实内心里是嗤之以鼻的。只要有机会反抗,他都忍不住要反抗一下的。”
比如世人习以为常的男尊女卑,还有男人理所当然的三妻四妾,再有执着地生个儿子做香火传承。
这些是徐茂行能反抗的,他也半点没客气。
对妻子尊重,对女儿看重,对侄子侄女一视同仁。多少人见他膝下无子劝他纳妾,都被他直言不讳地挡了回去。
林黛玉只生了一个女儿,却从来没有受到过来自婆母的压力。
她知道婆婆不是没有意见,而是先被徐茂行挡了回去,压力从来没落在她身上过。
不过徐茂行不想让她有心理压力,从来不在她面前提,她也就装作不知道罢了。
母女二人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大多时候都是林黛玉在说,贾敏在听。